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腹腔肺吸虫病
腹腔肺吸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腔肺吸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腹腔肺吸虫病的病原体为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脏,其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排出后先在水中发育成毛蚴,继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发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壳类动物)发育成囊蚴。人在进食未经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和?蛄、沼虾,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动物肉,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即遭感染。

  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Kerbert,1878)Braun,1899]是重要虫种之一,是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肺吸虫病)为主的并殖吸虫。

  形态 并殖吸虫成虫体肥厚,背侧略隆起,腹面扁平。活体呈红褐色,并透明。固定标本呈椭圆形,体长7.5~12mm,宽4~6mm,厚3.5~5.0mm,宽长之比约1:2。除口吸盘、腹吸盘、生殖孔、排泄孔及其附近的体壁外,全身满布体棘。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分5~6叶,形如指状。睾丸分支,左右并列约在虫体后端1/3处。卵黄腺为许多密集的卵黄滤泡所组成,分布于虫体两侧。肠管分支,弯曲;排泄孔位于虫体后端腹面。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80~118µm×48~60µm,最宽处多近卵盖一端。卵盖大,常略倾斜,但也有缺盖者。卵内含10多个卵黄细胞。卵细胞常位于正中央,从虫体排出时,卵细胞尚未分裂。

  (二)发病机制

  自感染至成虫产卵需2~3个月,成虫多存活5~6年,长者可达20年。有些幼虫尚可寄生在皮下、肌肉、眼眶、心包等处,但异位寄生的幼虫多不能发育成熟产卵。并殖吸虫童虫游走或成虫定居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造成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

  基本病理

  并殖吸虫感染的基本病理按作用过程可分为3期:

  ①组织破坏期:虫体移行穿破组织,可引起线状出血和坏死,因而使局部组织形成窟穴状病灶。

  ②囊肿形成期:窟穴状病灶形成后不久,周围组织就出现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呈棕褐色。由于成虫有游走习性,虫体可离开囊肿而在邻近形成新的囊肿,成为多房性囊肿,相互间有隧道或窟穴相通。囊内含有棕褐色酱状黏稠液体,有时可找到虫体。四周有肉芽组织增生,并逐渐形成纤维状囊壁,构成本病的特殊病变,称为并殖吸虫性囊肿。

  ③纤维瘢痕期:当囊内虫体移行它处或死亡,囊内容物排出或被吸收后,周围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不断增生向中心发展,使整个囊肿完全由纤维组织代替,形成瘢痕。并殖吸虫病灶很少会发生钙化。

  并殖吸虫感染的基本病理按虫类型过程可分为3期:

  (1)童虫所致的病变:进入体内-消化液的作用-尾蚴逸出-分泌的产物破坏人体组织-穿透肠壁-移行损害腹内脏器、组织

  童虫在移行过程中逐渐生长发育为成虫,最后进入肺脏形成囊肿,每个囊肿一般含有两个成虫。该虫不能在人体内发育至性成熟产卵,极少进入肺脏形成囊肿,因而以游走性皮下包块与渗出性腹膜炎、胸膜炎为主要病变。

  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的童虫在移行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较卫氏并殖吸虫显著,局部与全身反应均较为强烈。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的颅内损害是童虫侵入所致。

  (2)成虫所致的病变:寄生于人体内的成虫数量一般在20条以内,也可更多。虫体可从纵隔向上,由颈部大血管周围的疏松组织,沿颈内动脉上升,经破裂孔进入颅腔,侵入脑组织。成虫多固定在人体内某一部位,也可沿各疏松组织间游走窜扰,致使病变范围扩大,波及较多脏器。

  (3)虫卵所致的病变:并殖吸虫的虫卵可见于囊肿间的隧道内,也见于成虫穿行所经的组织中。由于虫卵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不分泌可溶性抗原,因此引起组织反应较轻微,仅有机械性或异物刺激作用,属于一种异物型肉芽肿反应。

病例说明书
疾病名: 腹腔肺吸虫病
就诊科室: 传染科 , 胃肠外科
症状检查:
所属部位: 腹部
相关查看
[简介]
腹腔肺吸虫病介绍
详细>>
[病因]
腹腔肺吸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详细>>
[症状体征]
腹腔肺吸虫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详细>>
[检查化验]
腹腔肺吸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详细>>
[鉴别诊断]
腹腔肺吸虫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详细>>
[并发症]
腹腔肺吸虫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详细>>
[预防保健]
腹腔肺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详细>>
[治疗用药]
腹腔肺吸虫病应该如何治疗?
详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