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正确测量血压很重要

更新时间:2010-09-23 12:38:04

如果血压测定不准确,测得偏高或偏低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诊断高血压要靠血压数值,血压超过一定水平,才能诊断为高血压。如果血压测定不准确,测得偏高或偏低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此外,已有高血压的病人,在服降压药,观察他们的血压是否降至正常时,也要首先正确测量血压。如果测得不准确,测得偏高了,医生就会增加降压药的剂量,而实际上血压已降至正常,并不需要增加降压药的剂量,这叫做“治疗过度”,造成血压偏低,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如果测得偏低了,血压水平看来正常,医生当然不会再增加降压药的剂量,而实际上血压仍高于正常,这叫做“治疗不足”。血压没有降至正常范围,就起不了预防并发症(如中风)的作用。所以说,正确测量血压很重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血压测量的方法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测量法。就是把针头插入动脉内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准确性很高,但是属于损伤性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不采用,只用于科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中。另一种是间接测量法。如现在常用的袖带水银柱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血压。它是非损伤性的,所以可以重复多次测量。它的准确性也比较好,但是要求测量按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测量血压时病人至少要安静休息5分钟。取坐位,伸出右臂,手掌向上。肘部应和心脏同一水平。上臂不能着很多衣服,最好裸露(如在夏天)或只留一层内衣。这就要求房间温度适宜,否则病人感觉寒冷,就会使血压升高。我曾遇到一位病人,在寒冷的冬天来门诊。他穿了一件厚棉衣,里面只穿一件棉毛衫和一件马甲。我给他测量血压时,他把右上臂厚棉衣衣袖的拉链拉开,让我测量血压。我觉得这办法很好。在冬天一般医院的诊室,保温条件不太好。脱衣服吧,感觉冷,不脱吧,衣服穿得很多,都会使血压测量不准确。这位病人的办法很好,值得推广。

  医生测量血压时必须思想集中,听觉正常。把血压计的袖带气囊紧缚在病人右上臂,袖带下缘距肘弯为2厘米,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弯部位的肱动脉搏动处。测量时快速充气,待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充气30毫米汞柱。平时一般人不再触桡动脉搏动,那就必须充气至200毫米汞柱以上,以后慢慢放气,速率为2~4毫米汞柱/秒。在首次听到搏动音时(即柯氏第一相)的血压水平为收缩压,待最后搏动音突然消失时(即柯氏第5相)为舒张压。最好相隔2分钟再重复测量一次,取2次的平均值。

  血压测量常见不规范的情况

  上述血压的测量方法已应用很久。凡是医务人员,不管是医生、护士或其他初级医务工作者,在学校学习时都学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做,影响了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正像交通规则规定,红灯不能行,绿灯才能通行,我想人人都知道,可是实际上怎样呢?不少行人和车辆都没有遵守。

  常见不规范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① 冬天衣服穿得太多而诊室房间取暖效果不理想,无法让病人脱去衣袖。就把血压计的袖带缚在衣袖外面或把衣袖强行捋起,把听诊器从袖带下塞进去。

  ② 放气太快,甚至达到8~10毫米汞柱/秒。

  ③ 放气至中途没有听清时,不是放气至0点,过2分钟再测,而是再充气,再放气,继续测量。

  ④ 测量血压人员在测量时,思想不集中,一边测压,一边跟别人讲话。

  ⑤ 测量血压人员听觉减退。

  ⑥ 病人在测量血压前没有很好休息,或在测压时精神紧张,或与其他人讲话。

  血压计的种类及评价

  水银柱血压计 这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一种血压计。用听诊器听诊进行测量,准确性好,已应用约100年。但是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测量。不会的人必须进行培训。由于水银对环境有污染,所以今后可能会被淘汰。

  气压表式血压计 比较轻便,易带。但是准确性较水银柱血压计差一些。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机械部件老化等因素可影响准确性。要定期与标准血压计进行校对。

  电子血压计 操作简单,能自动显示。有的还能自动充气。这是病人在家自己测量血压的常用血压计。但是要求它是国际上评定为合格的产品。目前国际上有3个评定机构,即美国医疗器械联合会、英国高血压学会和欧盟的有关机构。我国尚未成立这类机构。这种电子血压计也要用充气袖带。根据袖带安放部位分为上臂式、手腕式和手指式。上臂式可靠性较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和中国高血压联盟推荐使用上臂式。手腕式和手指式可靠性比较差,不推荐使用。

(实习编辑:宫锦汝)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