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疾病

更新时间:2010-09-21 10:40:51

人格特征与皮肤的瘙痒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具有特质性焦虑人格特征者在心理刺激下很容易产生瘙痒。

  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不少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其病因、发病过程和疾病的演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皮肤疾病又因瘙痒等症状常常困扰着患者,引起焦虑、烦燥不安等情绪症状。某些皮肤疾病也可因为影响了外貌而造成患者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另外,近年来由于对爱滋病的恐怖而向皮肤科求诊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瘙痒

  一般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有关,如体内组织胺、蛋白酶等递质的异常释放都可引起皮肤的变化,产生皮肤的瘙痒和各种症状。但除生物学因素和理化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导致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不是所有的皮肤疾病的发病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每一种皮肤疾病与心理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有的可能是其直接的诱因,有的则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变化。

  人类情绪的各种变化,可引起皮肤的瘙痒。但与皮肤瘙痒最相关的情绪活动还是焦虑和被压抑的愤怒。这些情绪不仅会使已有的瘙痒感加剧,而且还可以在一个没有皮肤疾病或皮肤瘙痒的人身上引起瘙痒。没有躯体性或物质性原因,而由心理刺激引起的瘙痒,称为“心因性瘙痒”。心理动力学者认为,心因性瘙痒者的共同特点是对爱有过分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愤怒或焦虑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受到压抑,不能公开地表露出来,就会转向自身,从而导致皮肤的瘙痒。

  人格特征与皮肤的瘙痒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具有特质性焦虑人格特征者在心理刺激下很容易产生瘙痒。

  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和焦虑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可大大降低个体痒感阈限和对痒的耐受阈限,使对痒的刺激变的较为敏感。

  (二)皮肤科心身疾病的诊断

  皮肤科心身疾病的诊断除了根据皮肤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有明显的皮肤损害或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外,还应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分析。是否存在以下一些因素:①在发病前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的诱因,如由于心理应激导致高度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反应,直接引起的斑秃、神经性皮炎、精神性紫癜、非生理性白发等;②由于其它的原因引起的皮肤疾病,因自我处理不当而加剧的,如足癣患者采用不恰当的热水烫洗、手抓、摩擦等使症状加重,造成心理上的焦虑、烦燥不安,进一步又加剧了病情;③有时存在可以证实的心身因素促进或持续存在的皮肤疾病,如在情绪的应激状态下可导致多汗症的产生,并因过度排汗、瘙痒而引起搔抓活动,造成一些继发性的皮肤病;④发病过程中有明显的情绪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与疾病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如过敏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⑤还有可能存在一些遗传因素的疾病,在情绪的应激下而发病。

  (三)皮肤科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

  皮肤科病人的心理治疗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使病人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情绪因素与皮肤疾病症状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心理应激常常是症状出现和加剧的重要原因。尽量消除不良的心理社会性的刺激,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使之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其次,要使病人对皮肤心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疾病是可以治愈或控制的,但重要的是应该绝对禁止一切刺激,如不可用热水、肥皂、盐水等烫洗;不可滥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进食刺激性食物等。

  第三,对于一些发生在颜面部或经常暴露在体表的疾病,因可能给病人的社会交往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人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上的压力比较大。对此,应加强心理疏导,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解除心理上的压力,积极、乐观地治疗。

  必要时应对皮肤科疾病病人的家庭、社会环境进行干预,消除其周围人对病人不正确的态度和不必要的防范,给病人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实习编辑:魏文巧)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