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宝宝的肠子为何“乱套”

更新时间:2010-09-23 14:25:45

  [case]丁丁1岁多,白白胖胖的,并且还有着一张会叫人的甜嘴。他很会“察言观色”,见什么人都会主动叫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十分惹人喜欢。这一天,丁丁突然不明原因地哭闹起来,并用小手按着肚子。

  哄抱、逗玩也无效,过会儿,便又玩耍自如,如此反复数次。当地医院按消化不良、肠痉挛用药治疗,丁丁的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并且还出现了精神萎靡、血便。这下丁丁妈妈可吓坏了,急忙带着丁丁到市儿童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原来丁丁得了肠套叠。经及时治疗后,丁丁很快痊愈出院。

  肠套叠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较多,可能与这两个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淋巴腺病毒感染多发有关。它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现象。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男孩居多,约占2/3,多发生于2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肥胖婴儿。

  1、为何宝宝容易发生肠套叠

  目前,婴幼儿肠套叠的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⑴婴幼儿肠道的解剖特点。婴幼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该部游离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此外,小儿肠管长度相对比成人为长,成人的肠管长度是身体的4.5倍,新生儿为8倍,婴儿是6倍;⑵肠蠕动紊乱。由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添加辅食品不当,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或者肠道发生了炎症、肿瘤、息肉等疾病,以及蛔虫扰乱、毒素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和腹泻等,均可引发肠蠕动的紊乱而发生肠套叠。⑶病毒感染。有些学者认为肠套叠的发生与上呼吸道炎、腺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机能常发生紊乱,使宝宝易于发生肠套叠。⑷由于先天肠管畸形或肿瘤引起。

  2、肠套叠有何症状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它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腊肠样包块”等症状。

  ⑴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有口不会诉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耍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⑵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起初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患儿常拒绝吃奶或吃辅食,到后期如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

  ⑶果酱样大便:为婴儿肠套叠的特征。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就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尚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有时可触到套叠之头部。

  ⑷腹部包块: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而局部隆起似肿块状。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会使肿块不易扪清。

  3、肠套叠如何防治

  宝宝发生了肠套叠以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否则,可能会因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环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肠套叠的治疗,首先是通过温盐水灌肠复位。用这种方法治疗,宝宝痛苦小、效果较好,95%以上都可治愈。少数症状重、病程长的患儿需手术复位。如治疗及时,肠套叠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后果,亦无任何后遗症。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虽然简单,但由于病情轻重不一、个体差异较大,许多患儿可能没有上述典型症状,而只有拒食、呕吐、烦躁不安或哭闹,不易引起爸妈的足够重视。因此,如果一个健康的宝宝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要及时请专科医生检查。

  预防肠套叠,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添加辅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不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作用,还有可能旧病复发。因此,这类病儿如果再出现肠套叠的“先兆” 症状时,便应立刻送往医院,千万不可大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责任编辑:王杨)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