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小儿安度盛夏不妨试试中医

更新时间:2010-09-23 17:18:58

  最近,由于天气炎热,不少小儿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容易感冒、腹泻等现象。医生建议,除了日常保健外,一些中医方法能对小儿更好地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食物和水容易被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污染;加上幼儿的肠胃功能比较虚弱,所以幼儿易患肠胃炎。尤其是幼儿如果过多吃冰激凌等冰凉食物,加上呆在空调房里时间比较长,容易使腹部受凉,使肠胃受寒而引发腹泻等肠胃疾病。家长们都知道,当孩子感冒、腹泻痊愈后,胃口就会一下子变差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吃了抗生素后,影响了正常菌群的生长,使维生素的合成减少,而引起消化功能下降。而一些中医方法则没有这方面的副作用。

  据中医介绍,近段时间,来理疗科治疗消化、肠胃疾病的患儿多了不少。相比于西医,小儿推拿没有副作用,不会影响食欲,且可以调理脾胃功能,起到预防肠胃疾病的作用。中医认为由于幼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在夏季更容易出现肠胃问题。

  所以幼儿在夏季更需注重调理脾胃,家长可自己进行尝试小儿推拿保健方法:可以每日采用补脾法(旋推大拇指螺纹面,按压5~10分钟左右)、捏脊(5~10次)等方法进行调理脾胃。 在预防上,饮食调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夏季饮食宜清淡卫生,不要吃过冷、过烫的食物,以及大量的水果,更忌暴饮暴食。 另外还需注意局部保暖:睡熟以后腹部要盖以薄被或毯子;空调的温度不能调的太低,并避免电风扇和空调出风口直接对着身体,特别是直接对着腹部。此外,为了让孩子消化功能恢复得快一点,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恢复肠道菌群的药,如妈咪爱、整肠生等。

  每到暑期儿童发热就会多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暑季气温高且湿度大,儿童适应力弱者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导致体温升高。 二是贪凉饮冷、风扇直吹、空调温度过低、冒雨受寒等,使汗腺功能失常,不能出汗散热,导致体温升高。 三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体温升高。 中医治疗儿童暑热 暑季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发热中医称之为阳暑,多见于体弱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随气温上升而升高,随气温下降而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中能保持体温正常,可伴有出汗、口渴、多饮、多尿等,化验检查均无阳性结果。治疗方法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居室内通风降温,让孩子睡足觉,同时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备足凉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也可用清暑益气汤、六一散、竹叶石膏汤、温下清上汤等方剂调理。 暑季受凉后汗腺功能失常而发热中医称之为阴暑,多表现为无汗恶寒、头痛身痛、肢体疼痛而心烦,或有呕吐便溏、腹痛腹胀,化验检查多无阳性结果。常用清解散、大顺散、藿香正气液等散寒化湿,解热退表。 暑季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热中医称之为暑温,应在对症及抗感染的同时辨证施治。有发热恶寒、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者称冒暑,常用新加香薷饮、苏叶杏仁汤化湿退热、宣肺止咳。有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等症状者称暑咳,常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清肺化湿,解毒退热。有发热头涨、烦躁呕恶、胸脘痞闷等症状者称冒秽,常用藿香正气散、玉枢丹等芳香避秽,化湿涤浊。有高热汗多、心烦头痛、口渴等症状者称暑入气分,常用白虎汤、生脉注射液等清暑泄热,益气生津。有持续发热,夜间高热,睡眠不安,时有谵语者称暑入心营,常用清营汤、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等泄热凉营,清心开窍。有发热,头目不清,气粗咳嗽,出斑发疹,鼻衄吐血等症状者称暑入血分,常用犀角地黄银翘汤、神犀丹、黄连三七等凉血解毒。低热日久不退、心悸烦躁、舌红苔少者称暑伤气阴,常用梅汤、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等清热养阴。 中医如何治疗宝宝夏季痱子? 痱子又称汗疹、热痱,多发生于暑热夏季大汗之后,是因汗腺周围发生炎症而致的皮肤病。中医认为痱子系由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 下面介绍几则治疗痱子的简易方: 一、金银花6克,用开水浸泡约1小时许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金银花浸泡液轻抹患处,每天三次。 二、败酱草9克,把药放入沙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先用武火煎开再用文火煎5分钟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败酱草煎出液轻抹患处。每天两次,第二次抹洗液时仍可由前一份败酱草煎取。 三、鲜冬瓜适量,去皮切片,外擦患处,每天三次。 四、苦参10克、马齿苋10克,加水约250毫升,煎开后再用文火煎15分钟即可,放凉后清洗患处,每次5分钟,早晚各一次。 五、绿豆30克、红枣10枚、冬瓜30克,冰糖少许,把前述配料(除冰糖外)一同放入沙锅中煎至烂熟,再加适量冰糖调和,每日一剂,连服一周。

(实习编辑:张嘉敏)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