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滥服止痛药 胃很受伤

更新时间:2010-09-23 17:24:17

  10月11日是第6个世界镇痛日。每个人都难免经历疼痛——保罗·布兰德医生说,“疼痛是上帝给人的礼物”。不过,对于这个礼物,每个人的态度却不尽相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不少止痛药都是非处方药品,购买非常方便,导致很多人滥用止痛药,而且还存在过量使用和重复用药的隐患。

  调查篇

  止痛药购买无门槛

  10月7日至9日,记者走访京城多家药店后发现,每家药店里都有5种以上的止痛药出售,针对的疼痛范围非常之广,几乎囊括了包括牙痛、背痛、关节痛、经痛等在内的所有疼痛。

  10月7日,记者在健友康大药房询问是否有止痛药销售,店员先问是哪里痛,并表示止痛药都是有针对性的,身体每个部位疼痛使用的止痛药并不相同,在得到记者答复后拿出一种止痛颗粒向记者推荐。在其他药店,记者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除了询问病痛部位,所有药店店员都欣然向记者推荐不同的止痛药品。

  而在京卫大药房的药房网,记者发现,在“解热镇痛”一栏共有70个药品销售,既有常见的芬必得、美林、散列通、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处方类止痛药,也有阿西美辛缓释胶囊、戴芬(双氯酚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赛福美(草乌甲素片)、酮洛芬肠溶胶囊等处方类止痛药。不过记者尝试点击购买时发现,即使对于明显标注是处方药的阿西美辛缓释胶囊、戴芬、赛福美、酮洛芬肠溶胶囊等止痛药品,药店也并未要求购买者出示处方。

  滥服可致胃溃疡

  在药店买药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遇上头痛、牙痛、肚子痛等情况,她都会去买点去痛片,“一旦痛起来,脾气变得很坏,也无心工作,每次都恨不得吃一把止痛片。”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常买的止痛药多为芬必得、扶他林等。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指出,这类止痛药属于非甾体消炎药,最大问题就是容易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轻则溃疡、胃炎,重则穿孔出血,影响到上消化道、小肠甚至结肠,这也导致患者不得不花更多钱去治疗不良反应带来的疾病。北京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飞松也指出,止痛药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直接侵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而且服用止痛药后,可能疼痛会暂时消失,但其实病情仍在发展,等到疼痛再出现时就可能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有时吃止痛药反而掩盖了病情。

  OTC止痛药安全性存争议

  据介绍,止痛药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用于一般常见的疼痛,不具有成瘾性;第二类为麻醉性镇痛药,包括吗啡、可卡因等,长期使用有成瘾性,国家对其实行严格管理;第三类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二类精神药,有精神依赖性,长期使用具有成瘾性。

  而人们日常使用的多为OTC止痛药,非甾体消炎药占了很大比重,而关于非甾体消炎药的安全争论也由来已久。孙忠实介绍,美国国家药监局(FDA)曾发表通知,提醒使用者最近几年与镇痛药有关的死亡率直线上升。据资料统计,美国每年有10.7万余例患者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而且还导致约1.65万人死亡。FDA还发表声明称,所有非甾体消炎药,如常见的芬必得、扶他林、西乐葆等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FDA同时还要求所有其他非甾体消炎类处方药的制造商修改说明书,加上黑框警示。

  急性是“症”慢性是“病”

  很多人认为疼痛是各种疾病的表现,不能随便吃药抑制缓解,不然容易误诊。不过孙忠实告诉记者,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疼痛是个症,而慢性疼痛是个病,对于慢性疼痛来说一定要当成疾病来治疗,尤其在服用药物方面一定要做到“最小剂量、最短疗程”。

  孙忠实指出,之所以服用止痛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首先是过量使用,例如原本只需吃一片的,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加量吃了两片药:另一个是重复用药,有的病人吃了这个药,又吃另一个类似成分的药,中国人还喜欢吃了西药又吃中药,而有的中成药就含有和西药类似的成分,重复用药就会导致毒性叠加。

  此外,这类止痛药不能和酒精、含有酒精的饮料同时服用。有些不胜酒力的人喝了酒以后感觉头痛,马上拿出止痛药吃,这也会加剧药物毒性。有关药品的说明书里都有明确提醒,但很多患者缺乏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的耐心和习惯。

  还有一些患者在疼痛未缓解时,往往会继续长期服用止痛药。孙忠实强调,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时不能超过3天,用于镇痛时不能超过5天,如果服用止痛药连续5天后疼痛未得到缓解,则需立即去医院就诊。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