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什么是延髓?

更新时间:2010-09-24 01:44:48

延髓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延髓在脊髓的直接上延部分,是脑干的后段。延髓调节控制机体的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的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看作机体的生命中枢。延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的必经之路。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对维持觉醒和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向下的冲动参与了肌紧张和躯体运动的调节。另外,延髓内一些神经核团接受内脏感觉传入,参与内脏运动及腺分泌的调节。

  延髓之内具有与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结构。

  1.心血管中枢。利用定位仪电刺激延髓不同部位,发现第Ⅳ脑室头端外侧背部的网状结构的广大区域都可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这区域叫做加压区;刺激延髓尾端内侧腹部网状结构时,出现心搏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此结构叫做减压区。这两个区域之间在功能上有协调关系,并保持着适度的紧张性活动等。

  2.加压中枢。延髓网状结构中属加压区的神经核有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它们通过网状脊髓束下行纤维至脊髓胸1~腰3灰质侧角,发出交感缩血管纤维。静息情况下其节前纤维每秒钟发放1~2次冲动,使小动脉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紧张度,维持了外周阻力。加压区的兴奋常引起全身性加压反应。

  3.心加速中枢。加压区中控制心脏活动的神经集团,也分布在延髓网状结构内。通过网状脊髓束与上胸段T1~5,6,脊髓灰质侧角发生联系,再支配心脏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和心室肌,使心搏加速加强。

  4.减压中枢。延髓的孤束核、旁正中网状核和中缝核均属此区。它们接受窦神经等的传入冲动 ,再发出第2级纤维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中具有缩血管作用的神经核团,如巨细胞核,使后者处于抑制状态,减少其传出冲动,从而降低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出现减压效应。

  5.心抑制中枢。延髓迷走神经的疑核及其周围的网状结构。由此发出的迷走神经分布在心房的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等,有使心搏变慢,心缩力减弱的作用。平时该中枢紧张性较高,经常发放下行冲动,使心搏不致过快,称为迷走紧张。在延髓心血管中枢对心血管的调节方面研究最多的,是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减压反射(见循环系统)。这一反射对正常血液循环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心血管调整中枢不仅在延髓内,也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分。延髓因集中了一些心血管反应的神经核群,而且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传出冲动多由延髓集中下传,故被视为心血管调节的基本中枢。

  6.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但一般认为基本的呼吸中枢在延髓,特别是闩的附近(见呼吸)。其中吸气中枢靠近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而呼气中枢位于背侧网状结构内;这两组神经元的分布仅在其中枢部位相对集中,大部分则是交错存在,很难从解剖上截然划分。延髓对呼吸的调节除神经途径外,另一条是靠对血液中pH值和CO2浓度的变化的反应 。延髓腹外侧的表浅部位有化学敏感细胞,称中枢化学感受器,它们感受化学性刺激(特别是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延髓局部CO2浓度增加或pH值下降时,可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敏感细胞,使呼吸增强;把过多的CO2及时排出体外。

  此外,延髓对肌紧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延髓中央的网状结构控制着肌紧张,使肌紧张不致过高或过低(见脑干网 状结构)以保持姿势。

  延髓除了有下行冲动来控制肌肉紧张和姿势外,它的头端部分是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一部分,它弥散性地向皮层投射以保持机体处于觉醒状态。延髓和脑桥下部的低位脑干中还存在着一处对抗头端网状结构上升激活系统的中枢,它们的活动可以引起睡眠和脑电同步化,被称为网状结构上行抑制系统,它与上升激活系统统一协调地控制着睡眠与觉醒(见脑干网状结构)。

  延髓对自主性和内脏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①对唾液分泌的调节。延髓中的上、下涎核分别控制着颌下腺、舌下腺和腮腺的分泌。②对消化道运动及分泌的调节。延髓通过迷走神经背核的传出纤维支配食道、胃肠道的平滑肌并调节其运动;迷走神经也影响着胰腺、肝和小肠的消化液分泌;延髓背外侧网状结构中有呕吐中枢;在迷走神经背核附近的网状结构中有吞咽中枢。

  延髓调节有关的自主性神经系统功能活动过程,是与下丘脑、大脑边缘系统密切联系的,是完整的机体调节系统中的一个功能组成单位。

(实习编辑:陈俊琦)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