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穴位注射治疗眶上神经痛 68 例

更新时间:2010-09-24 01:45:06

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与吹风受凉、感冒、外伤等因素有关。因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故易受累。起病多急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也可在持续痛时伴阵发性加剧。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布区(前额部)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

  我院自 2004 年 3 月 ̄2006 年 11 月, 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眶上神经痛 68 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68 例, 其中男性 27 例, 占 39.7%, 女 41 例, 占60.3%, 年龄 15 ̄62 岁。单侧 28 例, 占 41.3%, 双侧 40 例, 占58.8%。病程最短 3 天, 最长 18 个月。诊断标准: !"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 #"阵发性或持续性眼球胀痛, 眶周及额部钝痛或剧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精神萎靡不振等; "$眼前节正常, 眼压眼底正常, 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鼻窦拍片以除外邻近组织器质性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取眶上切迹压痛点( 攒竹穴) 用安尔碘皮肤消毒, 将腺苷钴胺粉剂 0.5mg 用 2ml 注射用水充分溶解, 取 2.5ml 注射器 4.5 针头抽取腺苷钴胺液 0.5ml, 利多卡因 0.5ml, 混匀进行穴位注射。进针时避开肉眼所见到的血管, 与皮肤呈 45 度角, 入皮内后推药呈小皮丘, 然后垂直行进至骨壁切迹, 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推药。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压迫止血 1 ̄2 分钟, 以防止出血, 同时剩余药液进行肌肉注射, 隔日 1 次, 3 次为 1 疗程, 疗程结束间隔 1 周, 必要时可进行第 2 疗程治疗。

  3 疗效标准

  治愈: 疼痛消失, 眶上切迹处压痛消失, 停药半年后无复发。显效: 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但有明显诱因时可有疼痛不适。好转: 疼痛等症状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变短。无效: 治疗 2 个疗程后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好转。

  4 结果

  本组 68 例, 治愈 53 例占 77.9%, 显效 8 例占 11.8%, 好转 5 例占 7.4%, 无效 2 例占 2.9%。疗程最短为 1 次治愈, 最长为 4 个疗程, 随诊最长者 2 年半。

  5 讨论

  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的眼支发出的额神经的一支, 为感觉神经, 分布于前额、头部皮肤、上睑皮肤和结膜[2]。眶上神经痛的病因不是很明确, 但其发病与感冒、视疲劳、女性月经期、更年期、睡眠不好、邻近组织炎症、精神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有关。维生素 B12 在体内因结合的基团不同, 可有多种形式存在, 甲钴胺素和 5’- 脱氧腺苷钴胺素是维生素 B12 的活性型, 也是血液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参与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 保持脊髓传导束和周围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营养神经鞘, 对神经的再生和改善其代谢有促进作用[3]。利多卡因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的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可使局部痛觉等感觉暂时消失, 同时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分布于经络上的气血聚集点, 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 穴位注射可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痛部位, 同时针刺可使穴位产生刺激, 疏通经络气血, 通过刺激穴位与药物的协同作用, 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疗法经济、简便、安全, 效果明显, 尤适用于基层医院。

(实习编辑:李亮花)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