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糖尿病甲亢合伙欺负人

更新时间:2010-09-24 18:47:10

糖尿病合并甲亢时,应两病兼治,但要以治疗甲亢为主。只有治愈甲亢,糖尿病才有可能控制。

  对于糖尿病合并甲亢,还是甲亢合并糖尿病,人们意见尚不一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两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而且是先有甲亢而后引起糖尿病。其原因:(1)甲状腺素可促使肠道糖的吸收,加速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2)甲亢时代谢旺盛,胰岛素降解加速,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3)甲亢又可引起胰岛β细胞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4)甲状腺素可增强儿茶酚胺的活性,使胰岛素的释放受抑制,胰岛素水平降低;儿茶酚胺可使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持续升高,导致胰腺萎缩,胰岛细胞功能衰竭。

  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各家统计不一,约在1%~57%之间。而糖尿病合并甲亢在23%~38%之间。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原因,与两病具有共同的遗传缺陷有关。两病可同时发生,或甲亢在先,或糖尿病在先。作者统计572例糖尿病,并发甲亢8例,占1.9%。

.hzh {display: none; }

  如何发现糖尿病合并了甲亢呢?糖尿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用糖尿病无法解释的惊慌、烦躁、发热感、出汗、脉快、手颤等症状。三多一少加重,消瘦明显,甚者引起酮症酸中毒和心力衰竭。应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促甲状腺素(TSH)等,进一步确诊。

  糖尿病合并甲亢时,应两病兼治,但要以治疗甲亢为主。只有治愈甲亢,糖尿病才有可能控制。抗甲状腺药物可控制甲亢的高代谢症候群,同时可降低血糖,但比起治疗单纯性甲亢,药物剂量应大些,疗程应长些(1~2倍)。若单用抗甲状腺药物甲亢难以控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糖尿病治疗与无甲亢者基本相同。但在饮食方面应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微量元素和高维生素饮食。甲亢未控制以前,不可过多运动。轻型可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因发病机理主要是胰岛素不足,故应以磺脲药为主。甲亢未控制以前,慎用双胍药。糖尿病合并甲亢,需要选用胰岛素增敏药文迪雅、艾汀;但要注意这些药物可加重甲亢的突眼、胫前浮肿,停药后也不一定能恢复到服药前状态。其原因可能与文迪雅能引起水钠潴留、眼球后脂肪组织增生和自身免疫加重有关。重型需用胰岛素,但用量要大,需增加25%~100%。其原因是甲状腺素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其产生胰岛素抵抗。单纯甲亢口服药治疗的复发率占50%,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复发。当甲亢控制两年以上,需做甲状腺刺激抗体检查,只要该抗体阳性就不能停药,否则复发率极高。糖尿病合并甲亢时,在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可诱发甲亢危象,应提高警惕。

  糖尿病友慎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朱启仁

  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时合并胆囊或泌尿系感染,往往需加用抗生素一类的药,而这些药物可能和降糖药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从而影响血糖的调节。有时血糖降得太低,致低血糖昏迷,如不及时发现和抢救,甚至会危及生命。

  据美国学者报告称,一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加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抗炎治疗,发生了致命性低血糖。据资料记载,几乎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均有引致低血糖的报告,尽管其并不常见。而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者更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致低血糖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可能与胰岛β细胞膜上5’一三磷酸腺苷敏感的K离子通道的阻断有关。在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致的低血糖猛于虎,性质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应引起医师和患者的密切关注。

  近阶段被一些媒体着力宣传的加替沙星,称其可根治泌尿系等感染。然而最近有报告称,加替沙星严重影响血糖。学者们一致的意见是:应在说明书中标明,糖尿病患者禁用。

  成人血糖低于2.8毫麾/升即为低血糖。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是长期的,渐进性的,暂不影响生命;而低血糖的危害快速,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对低血糖有所了解,特别对夜间熟睡时发生的低血糖,因不易被察觉而危害更大。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己是否有夜间出冷汗、饥饿、做噩梦、晨起软弱乏力、头痛等,考虑是否有夜间低血糖,并在次晨2~3点测量血糖,以尽早确定诊断,及时处理。对于轻症者,可口服糖水或含糖食物,症状即可缓解;重症患者如意识不清应侧卧、禁食,即刻送医院抢救。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朱文斌)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