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征服湿邪治疗皮肤病全教程

更新时间:2010-09-24 19:37:32

中医精彩推荐 乌鸡白凤丸可治阳痿? 测一测你是否需要补血 腰不好=肾不好? 男性早泄 中医按穴治 中成药治疗肠胃 十大补品的使用 刮痧“刮”出细嫩白皙 良药枸杞如何配伍好

  1 湿邪与发病

  湿邪是六淫之一,也是人体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关于湿邪致病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颈项强,皆属于湿;……”明确指出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湿相关,后世医家对湿邪致病的论述亦较多,如《外科证治全书》记载:“阴肿,阴户忽然肿而疼痛,由肝脾伤损湿热下注……,”此病证类似于现代的急性女阴溃疡;又认为痹证是湿邪侵及肌肉经络关节皮肤,经脉痹阻而发为“肌痹”、“皮痹”、“痹证”;认为经脉曲张性小腿溃疡,深脓庖疮是因湿气郁久成毒,湿毒之气下注小腿而发病。笔者认为:凡腹满水肿,肌肤肿胀,糜烂、渗出、水疱、结节等皮损无不与湿相关,只是因人、因时、因部位或因挟热、挟风之不同而皮损出现先后、轻重、多少之不等罢了。例如毛囊炎、疖、丹毒、水痘、日光皮炎、急性湿疹、某些药疹、脓疱疮、湿性脂溢皮炎、多汗症、酒鼻、痤疮等病均因于湿热内蕴,或上蒸于头面,或迫津外泄、或蕴? 结于肌肤,或挟时邪、外感邪毒而诱发;带状疱疹由肝胆湿热或脾虚湿盛引起;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因于风湿蕴阻、经络阻隔、肌肤失养所致者为多;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等大疱性疾病多由湿热交蒸外越肌肤所致;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冻疮多由寒湿凝滞,血瘀阻络所致;小腿溃疡、足癣、女阴溃疡、糜烂性龟头炎多由湿热下注所致;还有湿热下注、外感邪毒而发的接触过敏性皮炎等等。

  2 湿证与临床

  湿证有内湿、外湿之分,有上湿、下湿之别,辨证上各不相同,可分如下几型。

  2.1 湿热内蕴 证见发热或有汗出而热不解,面色潮红,心烦,口干不多饮,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皮疹色红,水肿、水疱、糜烂、渗液或见丘疹、结节、脓疱,自觉痒或痛。临床多见于脓疱疮、单纯疱疹、鹅口疮、剥脱性皮炎、痤疮、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疖、丹毒、毛囊炎、日光皮炎、接触性皮炎、足癣、药疹、湿疹等。

  2.2 风湿蕴阻型 素体湿盛,复感风邪滞留肌肉、皮肤、关节、经络,而致经脉痹阻、肌肤失养或聚而成块。证见肢体沉困酸重,胸闷头重痛,心烦失眠,舌质淡紫,苔薄,脉濡缓,皮疹可见水肿肥厚、结节、风团、抓痕、血痂、苔癣化,或局限或泛发,自觉瘙痒不止。如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结节性痒疹等。

  2.3 脾虚湿盛型 见面色萎黄,疲乏无力,肢体浮肿,纳差,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苔白厚而润,脉滑。皮疹见肿胀、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等。自觉瘙痒,以四肢多见,且缠绵不愈。如亚急性湿疹,先天性大庖性表皮松解、湿性脂溢性皮炎等。

  2.4 寒湿凝滞型 素体阳虚,感受寒湿而发病。证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或伴肌肉关节疼痛,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皮疹可见红斑或紫斑、丘疹、水疱、风团或溃疡,遇冷而发或受凉后加重,易发于暴露部位。如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冻疮、皮肌炎、慢性小腿溃疡等。

  2.5 痰湿阻络型 素体湿盛或水湿运化障碍,致水湿凝聚成痰,留滞于皮肤、肌肉、经络关节之间,可见丘疹、结节、肿块、囊肿,无自觉症状或有疼痛。如脂肪瘤、黄色瘤、脂膜炎、寻常疣、皮肤癌肿等。

  3 祛湿与治疗

  湿在上在表者,汗而解之;在下在里者,淡渗利之,由于兼挟证不同,治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3.1 湿热内蕴型 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或萆艹解渗湿汤加减。常用药有龙胆草、生地、苦参、黄芩、车前子、萆艹解、薏苡仁、土茯苓等。病在头者,加菊花、辛夷、薄荷;病在胁肋或有疼痛者,加柴胡、元胡;病在腰以下者,加苍术、黄柏;毒盛者加银花、连翘、蚤休,血热者加紫草、水牛角、玄参;痒剧者加防风、地肤子、蝉衣。

  3.2 风湿蕴阻型 治宜祛风利湿,养血活血,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常用药有当归、丹参、鸡血藤、川芎、牛蒡子、猪茯苓、白鲜皮、赤小豆、荆芥、蝉衣。皮损肥厚、痒甚者加全虫、僵蚕;湿重加防己、萆艹解、滑石。

  3.3 脾虚湿盛型 治宜健脾渗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有苍术、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滑石、山药、蝉衣、荆芥、陈皮、厚朴,病在上部者,加菊花、薄荷。

  3.4 寒湿凝滞型 治宜温经散寒,利湿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选用当归、白芍、桂枝、干姜、细辛、茯苓、薏苡仁、鸡血藤;关节肌肉疼痛者加秦艽、羌活、独活;下肢溃疡经久不愈者,加黄芪、白及、牛膝。

  3.5 痰湿阻络型 治宜化痰散结,祛湿通络,方用消丸加味。常用玄参、贝母、生牡蛎、天南星、半夏、夏枯草、土茯苓、海藻、丹参、丝瓜络、白花蛇舌草等。

  4 体会

  现代医学对有些皮肤病的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笔者经过多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尤其是有“风证”和“湿证”的疾病,常见脓水淋漓或经久不愈或瘙痒难忍,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几点:(1)诊疗方便,不需要特殊的诊疗和制剂设备;(2)疗效显著持久,且不易复发;(3)药源充足,便于选用,更适应于农村和基层;(4)毒副作用小,对脏腑组织无损害,使用安全,患者容易接受;(5)对某些用西药治疗欠效的疾病,仍可收效。因而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范围将会日益扩大,将会被更多的医务人员采用和更多的患者所接受,必将为皮肤病治疗作。

  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医频道

(实习编辑:吴立夏)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