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初为人母混合喂养的疑惑解答

更新时间:2010-09-24 23:56:57

无论是混合喂养,还是纯母乳喂养,或纯牛乳喂养,预防佝偻病(所谓的缺钙)都不能单纯补钙,还需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每天需要补充300-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夏季日光照射时间长,可减少到每天200国际单位,冬季日光照射时间短,可增加到每天400国际单位。

  1.为什么我的新生宝宝还没出院时,医生每天都会用小奶瓶给我的宝宝喂一些配方奶呢?我没听医生说起我的母乳不够呀!

  ——眺雪妈妈(宝宝半个月)

  母乳喂养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没有医学指征,不能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给婴儿喂养配方奶。医生给你的宝宝喂养配方奶一定有医学指征。

  产后体虚的妈妈在母乳不足或极需休息时,可添加配方奶做补充。要注意的是,不要先用奶瓶给宝宝喂奶,可以先用小勺或杯子喂,等宝宝习惯吸吮母乳后再用奶嘴。

  2.因为半夜频频起床实在太辛苦,满月后我终于动用了配方奶粉。没想到,宝宝对母乳越来越不感兴趣,每次吃母乳都很不情愿。又过了一两个星期,我原本充沛的乳汁因为不受宝宝欢迎,居然自动干涸了。为了这个,我一直都挺懊悔的。

  ——小骁妈妈(宝宝4个月)

  其实,夜间用母乳喂养宝宝,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劳累。通常情况下,满月的宝宝,后半夜都能停一次奶,也就是说,后半夜宝宝可以连续3-5个小时不吃奶。这样算起来,你后半夜最多需要起来一两次,妈妈可随着宝宝的作息时间适当调整。午后宝宝睡觉时,妈妈可和宝宝一起多睡,这样后半夜起床就不那么困了。只给孩子喂配方奶是不科学的育儿方式。剥夺宝宝吃母乳的权利,是在伤害宝宝,而不是爱宝宝。

  3.混合喂养的宝宝需要另外喂白开水吗?母乳和配方奶所含的水分能否满足他的需求?

  ——宝宝妈妈(宝宝3个月)

  混合喂养的宝宝,还是需要额外再喂些白开水的。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更应该适当补充水分,饮水间隔时间应该缩短。4个月以内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不饮水,但混合喂养的宝宝每天应摄取60毫升开水,分3-4次饮用,即两次喂奶之间加喂一次水,4-6个月的宝宝每天应摄取100毫升开水,分3-4次饮用。满6个月的宝宝,每天应摄取120毫升开水,分3-4次饮用。

  4.混合喂养的宝宝该如何补钙呢?混合喂养的宝宝该如何补充鱼肝油?每天一粒对不对呢?

  ——天天妈妈(宝宝6个月)

  无论是混合喂养,还是纯母乳喂养,或纯牛乳喂养,预防佝偻病(所谓的缺钙)都不能单纯补钙,还需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每天需要补充300-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夏季日光照射时间长,可减少到每天200国际单位,冬季日光照射时间短,可增加到每天400国际单位。如果给宝宝吃的鱼肝油每粒含维生素D在400国际单位,每天吃一粒。如果含量大于400国际单位,每天服一粒就超量了。

  5.我的宝宝一直都是混合喂养,但他从两个月开始,一看到奶瓶就哭,用勺子喂也不行,可我的奶水又严重不足。宝宝老处于这种半饥饿状态,我真担心他营养跟不上。我该怎么办呢?

  ——刘刘妈妈(宝宝2个月)

  可尝试着更换其他品牌的配方奶粉。妈妈也可尝试着把奶瓶放在乳房旁边,把宝宝抱在怀里喂哺,让宝宝有吃母乳的感觉。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加喂米汤,宝宝一般不会拒绝米汤的香味,试试每天一顿用米汤喂哺。或许你的母乳已经能够满足宝宝所需,那样的话,宝宝吃饱了,自然不吃奶粉了。

  6.我的奶水不太够。我是应该每次给宝宝喂完母乳后,再给他补充一些配方奶呢?还是应该喂一顿母乳,下一顿再喂配方奶,交替着喂养呢?

  ——龙太妈妈(宝宝3个半月)

  建议你可以先给宝宝喂一顿母乳,下一顿再喂配方奶,交替着喂养。婴儿吸吮能力强,可以有力地将乳房吸空。且直接乳房喂哺,让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感应更强烈,大大增强母婴依恋关系。

  7.我的奶水不太够,可我又怕宝宝在瓶喂后,产生“奶瓶错觉”不再吸吮母乳。我很矛盾,怎么办?

  ——美里妈妈(宝宝4个月)

  一般来说,宝宝吸吮奶瓶的奶嘴要比吸吮妈妈的乳房更加省力,宝宝不用费力就可以吸到奶。当宝宝重新再吃母乳时就会觉得很吃力,从而不愿吃母乳,这就是“乳头错觉”。对此,应以预防为主。妈妈在孕期就要注意乳头保养,使它坚韧、结实,日后才不容易皲裂。宝宝出生后要早开奶、勤吸吮,保证充沛的母乳。如果担心混合喂养的宝宝形成“乳头错觉”,可以用小勺子给宝宝喂哺配方奶。

(实习编辑:黄秀杰)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