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看不中吃的山珍海味

更新时间:2010-09-25 01:02:27

  食补吃什么好?如果是吃山珍海味的话,那你可就是上当了。那些珍奇的海里游的山上跑的动物身上的某部位,可能它的营养价值还不如你平常餐桌上的一盘黄豆。看完下面专家介绍的食物营养价值后,你是不是还跟着暴发户的大队去吃熊掌呢?

#hzh_woman { display: none; }

  山珍海味历来被视为美食,由于其珍稀难得,人们就认为“山珍海味=高价值=高营养”,民间更是流传着“一口鲍鱼一口金”的说法。

  多吃山珍海味真的就能强身健体吗?营养专家说:这些所谓山珍海味,无论其氨基酸含量构成比例,还是维生素、无机盐,或是微量元素等,都没有什么特别高的地方。而且在加工干制过程中,经多重工序,其营养成分已不断遭到了破坏。因此,希冀花高价钱买山珍海味补充营养,是一种盲目追求,真是“价高值不高”。同时,专家从营养角度对一些价格昂贵的山珍海味进行了如下详细讲解。

  鱼翅

  鱼翅取自鲨鱼等鱼类鳍中的软骨,每百克鱼翅(干品)中含蛋白质83.5克、脂肪0.3克、钙146毫克、磷194毫克、铁15.2毫克。大家之所以都认为鱼翅营养价值高,主要是因为鱼翅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以及脯胺酸,而这些物质在很多肉类中都有。

  其实,鱼翅的胶原蛋白量还不如猪皮、牛皮多,脯胺酸含量在很多动物软骨组织中也有。从某种意义上讲,鱼翅的营养价值甚至还比不上猪肉、牛肉,因为鱼翅所含的胶原蛋白缺少一种氨基酸(色氨酸),属于不完全蛋白质,对这种不完全蛋白质人体的吸收率很低,难以消化。

  燕窝

  燕窝是金丝燕的巢穴。金丝燕在春季开始做窝,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种胶质唾液,吐出后经海风吹干,变成半透明而略带浅黄色的物质,这是燕窝的主要成分。尽管,我国民间有把燕窝当成是养颜佳品、上等补药的传统习惯,但根据现代营养学分析,其蛋白质含量为49.9%,还不如同等数量的蟹肉。

  而且,燕窝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属于不完全蛋白,从这个意义上讲,燕窝的营养学价值比不上鸡蛋、肉类。燕窝的糖类含量为30.6%,不如同等数量的谷类;其脂肪含量为0.3%,不如同等数量的肉类、大豆。因此燕窝也没有特别高的营养价值。

  熊掌

  熊掌也称熊蹯,是黑熊、棕熊的脚掌。熊掌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能量等主要指标上,与家禽、家畜的营养比较相差无几。熊掌脂肪丰富,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和胶原蛋白,但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羊筋、牛筋、鸭掌、鸡掌、猪蹄等食物中,也含有同样的成分,只不过它们的外形比熊掌小。营养师打了个比方,若30只鸭掌与一只熊掌重量相当,那么吃30只鸭掌所摄取到的营养不会亚于一只熊掌。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们应该选鱼还是选熊掌?其实,从脂肪和蛋白质构成来比较,鱼肉的营养成分更接近人体。因为鱼肉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鱼肉中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比与人体非常接近,各类营养素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均比较高。而熊掌中富含的胶原蛋白,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鱼肉营养胜过熊掌。

  鲍鱼

  鲍鱼名为鱼,实则不是鱼。它是属于腹足纲鲍科的单壳海生贝类。价格高昂的鲍鱼是高档宴会的主角,也是著名的美食材料。

  其实根据营养成分分析,鲍鱼与河蚌、田螺的营养价值相当接近。100克鲍鱼中的蛋白质含量是12.6克,而田螺是11.0克、河蚌是10.9克。100克鲍鱼中的脂肪含量为0.8克,而田螺是0.2克、河蚌是0.8克。去除水分之后,这三种食品的干品蛋白质含量都在50%以上,以河蚌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干重的75%左右。

  所以它们都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从矿物质的含量来看,虽然鲍鱼中铁、钙的含量极其丰富。但这是各种贝类食物的共同特点,并不是鲍鱼独有的优势。事实上,它的钙含量低于田螺,而锌含量低于河蚌,只有钠含量很高。这也是它鲜美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足够钠造成的咸味,鲜味就不会那么明显。如果比较胆固醇的含量,那么鲍鱼的胆固醇含量比其他螺、蚌类食品都要高一些,也高于普通的肉类食品。

  专家提醒大家:许多人以为营养价值与价格有关,因此“不求最好,只求最贵”。实际上价格只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贪吃昂贵的鲍鱼,只是为了获得口味和心理的满足。对于吃不起鲍鱼的人,吃廉价的蛏子、螺、蚌等,一点也不用感到遗憾。

(实习编辑:嘉瑶)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