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正确使用眼药水6项注意

更新时间:2010-09-25 03:11:46

  不少人总认为上眼药是件小事,殊不知,不遵医嘱随便用药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酿成悲剧。因为眼病有很多种,眼药也有很多种,很多眼药有毒副作用,所以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用法是否得当,对眼病的治疗和防止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绝不能小看“上眼药 ”。 有很多人不重视上眼药的方法,因此,往往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至于怎样正确上眼药,一天要上几次药,应该在什么时候上药,共需要用药多少天等问题,在拿药时都应仔细向医生咨询。 此外,自己上眼药还存在其他一些隐患,比如滥用抗菌眼药水,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样有可能诱发眼部的真菌感染。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眼药呢?

  1、滴眼药之前别忘了先洗手,以免经手接触引发感染;点完眼药水(膏)有可能手指会点到药水或泪水,最好能再洗一遍手。

  2、滴眼药时,头部要尽量向后仰,或平躺下来。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与眼球分开。

  3、将眼药水瓶嘴对准眼睛,点在结膜穹窿内。眼药水滴一至两滴即可,眼药膏大约挤出一公分长,因为眼球表面的容积很有限,且泪液由鼻泪管排掉的速度很快,所以在这有限的容积及时间内才增加眼药与眼球表面接触和时间,注意,眼药瓶嘴不可以接触到眼睛或睫毛,以防止药瓶受污染,并且点完眼药后立即盖上瓶盖。

  4、闭上眼睛至少五分钟,不可以眨眼,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角鼻泪管处,至少二分钟,以减慢药液的排掉。

  5、在睁开眼睛之前,用纸巾或手帕将流到眼睛周围未被吸收的眼药水或泪水擦拭干净。

  6、如果需要点两到三种眼药水时,间隔需五到十分钟再点第二种眼药水;若需同时点眼药水和眼药膏,应先点眼药水后隔五分钟再抹眼药膏。

  注意事项:

  1、在用药物之前一定要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确定使用了正常的眼药,了解成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效时限、副作用、禁忌症等,如有疑问一定不能使用,待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2、如果你曾经有过药物过敏的病史,或者怀孕,或者正在使用其它药物,应先告知医生,另外,因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甚至非处方的眼药水中的防腐剂也会引起过敏的可能,如果出现痒痛、肿胀或眼部周围潮红时,停止使用眼药并看医生。

  3、眼药水(膏)开启后,一般三个月就该丢弃,特别是不含防腐剂或特殊成份的眼药,一般在一个月内使用完毕。

  4、眼药水(膏)若有颜色变化、有异味、有异物和沉淀等,是变质的表现,绝不可以再使用。每次滴药前检查一下,眼药水是否变色,有无杂质,保存眼药除了要预防污染、变质外,还要预防误食、误用。最好把眼药水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及灰尘少的地方,切不要乱扔乱放,也不要放在温度高的地方或被太阳光直晒处。有的眼药水性质不稳定,需放入4℃左右的冰箱内保存,瓶口朝上,拧紧盖子,防止药液漏出造成意外。

  5、对于来路不明或标示不清的眼药,绝不可以使用,佩戴隐形眼镜者,勿点眼药,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或取下镜子时使用。

  6、儿童别用氯霉素眼药水,儿童代谢功能差,造血机能不健全,对氯霉素的毒性耐受性差,即使是浓度不高的氯霉素眼药水,也有引起中毒的危险。

  温馨提示:由于眼睛的抵抗力较弱,故眼药水必须要处于无菌状态,??面上可供多次使用的人工泪水,亦大都因此而加入了防腐剂,以令保质期能维持约四个星期。当人工泪水开盖使用一个月后,必须丢掉,不应再次使用,否则可能会令眼睛有受感染的风险。

  此类常见的防腐剂如Benzalkonium Chloride,短期使用对眼睛并无不妥,但如长期或频密使用,可能会刺激眼睛,甚至对眼睛结构造成损害。配戴隐形眼镜人士应避免使用这类防腐剂产品,因其会积存于隐形眼镜及眼球表面,对眼睛造成更大的刺激。大家可选择独立支装,无添加防腐剂的人工泪水。此外,现在亦有一些新的防腐剂,如Sodium Perborate或SOC,会于接触眼睛后自动分解,减低对眼睛的刺激。要正确选购合适的人工泪水,可直接咨询药剂师。

眼睑下垂是疾病预警信号 感冒期间最好别戴隐形眼镜 三大近视手术 4类人不宜做 近视 多吃哪些护眼食疗方 养眼 不止是吃胡萝卜而已 眼睑出现小污点是肾结石表现 青少年近视两种态度要不得 选择适合自己的近视激光手术 电视一族 需知4项护眼 7招 预防人老眼花


更多眼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眼科频道——中国第一眼科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刘新兰)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