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好习惯让你成为亮眼MM

更新时间:2010-09-25 04:42:57

  眼部皮肤是脸部最娇嫩、最薄弱的地带,因此也是最容易衰老、最需要保养的部位。所以如何正确保养眼部皮肤,是每位爱美朋友应该了解掌握的秘籍。

  眼部的日常保养是我们首先需要强调的。如果忽视日常保养,只是每日使用眼霜保护眼部是远远不够的。用眼过度、过于激烈的拉扯眼部、挤眉弄眼、不戴眼镜时使劲眯眼看东西、长时间在阳光照射下工作、伏案午睡等都可能使眼部产生难看的皱纹。

  眼部日常保养包括用眼卫生、日常护理、日常饮食等多方面工作。这些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眼部皮肤的美丽和视力的好坏,除此之外正确使用适合自己的眼霜,才能给眼部皮肤有效的保养。由于眼部皮肤的特殊生理结构,其对所用护肤品的渗透力较好,如选用不当会产生其它问题,如脂肪颗粒等。


  关于日常保养:

  1、女性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眼睛,经常远眺风景,尤其是绿色植物,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使美目动人。

  2、不要用手狠揉眼睛。

  3、化妆、护理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拉扯眼部肌肤。

  4、避免不良表情。

  5、常做眼部护理:如做眼膜,用黄瓜片贴眼,或用冰过的棉花片敷眼,都可以使眼睛和眼部皮肤得到滋养和保护。

  6、此外还应适时滴几滴滋养眼睛的眼药水,可以使你的眼睛更加明媚动人。

  7、饮食应注意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猪肘、鱼头,以及保护眼睛的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羊肝羹、草莓、动物的肝脏等。

  关于眼霜:

  请根据自身肤质和年龄选用适当的眼部滋养品。避免选用过于营养而不适合自己的眼霜,而造成眼部脂肪颗粒,建议年轻女性选用稀薄的眼部保养品。

  掌握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顺内眼角、上眼皮、外眼角、下眼皮做环形按摩,使肌肤均匀、充分的吸收滋养。另外,应注意早晚洁肤后都要使用眼霜,之后再涂抹面霜等,并注意避开眼部。如需要在眼部化妆,注意应使用专门用于眼部的遮瑕膏、化妆品以及卸装液,防止造成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

  亮眼三部曲

  曲一:去除眼袋

  1、热水泡少许茶,放凉,用棉片浸茶水敷眼15分钟。每周2次。

  2、牛乳眼膜 用棉片浸冰镇后的脱脂牛奶,放在眼皮上。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曲二:去除细纹

  1、眼部皮肤很细嫩,如果眼霜使用不当,非但不能减少细纹,而且可能会加深。

  2、先用右手无名指蘸取半粒米大小的眼霜,在右眼下方点一下,左手轻轻地将右眼的下眼皮往下拉一点,千万要轻。它主要的作用是把眼部的细纹拉平,让眼霜渗入这些细纹中。用右手无名指从右眼的右下角开始顺时针慢慢地按摩整个眼圈,直至完全吸收。一般为4到5圈。左眼的操作同右眼。最后再用两手的无名指,轻轻地点拍相对应的眼睛,特别是眼袋部分,这样有助于血液循环,减少黑眼圈与眼袋的形成

  曲三:最佳敷眼膜时机 (去黑眼圈)

  1、生理期后一周,体内雌激素分泌旺盛,代谢增快,吸收能力变好。这时敷最有效。

  2、泡澡时,边泡边敷,更能加快循环。也可以助于去除黑眼圈。

  3、运动后,新陈代谢增快,可以加速吸收。

  4、睡觉前,敷完好好睡一觉,养分在睡眠中运作,更能发挥效果。

  5、坚持精神很重要。

  6、相信只要你坚持以上的方法加上良好的作息习惯,用不了多久烦人眼袋就“挥飞湮灭 ”啦,加油哦。

  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来科学、正确地保养我们的眼部,做一个知性、漂亮的女人吧!

  小编推荐:《电脑族 测试眼疲劳齐保健》——随着资讯科技的发达,操作电脑几乎是现代人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的关系,例如程式设计师、柜台服务员、银行作业员、资汛中心工作员、文书处理员等,必须整天面对电脑,注视电脑屏幕,长期工作下来,很容易就会眼睛疲劳......详情请点击查看

眼睑下垂是疾病预警信号 感冒期间最好别戴隐形眼镜 三大近视手术 4类人不宜做 近视 多吃哪些护眼食疗方 养眼 不止是吃胡萝卜而已 眼睑出现小污点是肾结石表现 青少年近视两种态度要不得 选择适合自己的近视激光手术 电视一族 需知4项护眼 7招 预防人老眼花


更多眼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眼科频道——中国第一眼科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刘新兰)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