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局限性迷路炎的诊断

更新时间:2010-09-25 06:08:43

本文介绍局限性迷路炎(迷路瘘管)的临床表现和术前诊断。

  迷路瘘管(labyrinthine fistula, fistula of labyrinth)又称局限性迷路炎(circumscribed labyrinthitis)或迷路周围炎(perilabyrinthitis)或迷路旁炎(paralabyrinthitis )。通常由胆脂瘤侵犯迷路骨质引起,另外可见于骨疡型中耳乳突炎,偶见于中耳乳突手术或外伤后。目前,迷路痰管的术前诊断仍不能令人满意,手术中对痰管局部的处理仍存在争议。

  【临床表现】

  迷路痰管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漏、耳痛等。74%-95 % 的病人有主观听力下降。术前全聋的发生率为5% -8.8% , 26%-51%的病人有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有报道47%的迷路瘩管病例术前纯音听力语言频率区的平均听力骨导小于30dBHL,术前全聋的发生率为8 . 8 % 。 Antonio等报道了27例迷路屡管病人,3例(11%)病人有单纯传导性耳聋,20例(74 %a)病人有混合性的听力损失。眩晕的发生率为50%-78 % 0 40%-50%的病人没有主观的前庭症状。有学者认为当局部骨质被完全吸收、胆脂瘤与骨内膜接触时前庭症状才能表现出来。

  【术前诊断】

  迷路疹管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所以有学者认为对所有慢性中耳炎行手术治疗的病人都应考虑到迷路屡管的存在。屡管试验的阳性率为24%-72 %,所以试验结果为阴性时并不可靠。可能是因为压力变化从耳道到瘩管的传导被胆脂瘤块、纤维带、肉芽组织或新生骨所阻挡。局部骨质未被完全吸收,很显然也是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痰管试验阳性者术后听力明显比疹管试验阴性者差。关于CT阳性率的报道差别较大,可能与CT 的分辨率和层厚有关。较早时期的报道CT的阳性率在55%左右,而近来应用的高分辨率CT (HRCT)的阳性率在93%-97%之间,假阳性率不超过5%。冠状位扫描和水平位扫描同样重要。 Kvestad等分析了20例患者,没有眩晕症状同时瘩管试验、颖骨CT阴性的有7例(35%),这些患者较年轻(35岁以下),慢性中耳炎的病史较短;有 4例(20%)患者屡管试验阳性;2例(10%)有自发性眼震;CT检查有11例(55 %)发现凄管,其中所有患者都有眩晕,并且4例矮管试验阳性。 Gersdo0rff的回顾分析中大范围的疹管(exten- sive fistula)的CT阳性率比骨内疹管(bony fistula) 高,分别是16/18和10/364。MRI由于以往的应用并不多,报道较少。但用T1加权像来判断可能的迷路损害将来可能会是一个研究课题。

  仿真内窥镜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非损伤性的观察管腔内结构的技术,它应用CT或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目前己经应用于听骨链疾病的诊断。Briggs等选择了15例术前进行过CT检查,术中证实一侧有外半规管疹管,而对侧没有胆脂瘤且题骨正常的病例。10例应用的是lmm层厚的螺旋 CT,另外5例应用的是1. 5mm层厚的非螺旋CT。将CT扫描的数据应用General Electric advantage Nav- igator软件进行屯维重建,得到外半规管内面的三维图像,同时应用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的图像辅助观察。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正常耳和不正常耳重建时的阖值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凄管。现有技术的敏感率为67 %,准确率为93 % 。 但可通过改变获取图像的参数来提高敏感率。随着 HRCT应用,比如0.5mm层厚的扫描,图像的质量将有提高。随着软件的发展也可以应用不同的闭值水平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观察。这项技术也可用于其它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的观察。将来也许可用于上半规管损害的诊断。

  Yagi等选择了5例单纯外半规管疹管、1例单纯后半规管疹管与2例合并外半规管和前半规管瘩管的病例。用改变外耳道压力的办法诱发眼震,用数码摄像机记录而后用计算机分析。结果发现眼球的运动轴与相应半规管的解剖轴平行,而合并有外半规管和前半规管屡管者的眼球运动轴与相应两半规管的解剖合轴不平行。这说明合并有外半规管和前半规管凄管者每个半规管受到的压力并不相同,并且压力的变化要比单个半规管复杂的多。嘴因此计算机三维眼动图分析有助于研究诱发性眼震,了解内耳局部的病理变化。

(实习编辑:陈俊琦)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