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专家指出:脑袋里面长脓肿病根或在耳鼻心

更新时间:2010-12-31 09:20:46

专家指出,先天性心脏病、中耳炎、鼻窦炎等均可引发脑脓肿,在脓肿形成后,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7岁的杰仔有先天性心脏病。几个月前,他发烧后逐渐出现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等症状,并最终因意识淡漠、不能走路、嗜睡而被送入医院治疗。检查结果让家人大吃一惊:除了以前就存在的心脏杂音,他的脑袋里居然新长出七个脓肿!最大的直径达七八厘米,最小的也有一厘米,医生总共给他抽出了将近300毫升脓液。  广东省中医院脑神经外科主任韩富主任医师指出,造成脑脓肿的“罪魁祸首”恰恰是杰仔的心脏病。此外,中耳炎、鼻窦炎、外伤等也可能扮演着导致脑内感染化脓的“幕后黑手”,由于这些部位离脑袋“距离”远,很多患者在出现早期症状时较难察觉,从而延误病情。  三分之二脑脓肿患者病根在耳朵  “化脓菌侵入脑内引起化脓性炎症和局限性脓肿,可发生在脑内任何部位”,韩富表示,像杰仔这样脓肿数量如此多、脓肿如此大的多发性患者并不多见。“他因患有先天心脏病,细菌栓子脱落后,经过血液循环到了颅内,因此引发感染。”韩富说,脑脓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临床上患者以儿童、青中年占多数,这和脓肿病因有关。脑脓肿的病因和感染源可分为四类,即耳源性与鼻源性、血源性、外伤性和隐源性。其中,耳源性脑脓肿最多见,约占脑脓肿的2/3,患者通常先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主要经过两种途径:一是炎症侵蚀鼓室盖、鼓室壁,通过硬脑膜血管、导血管扩延至脑内,常发生在颞叶,少数发生在顶叶或枕叶。二是炎症经乳突小房顶部,岩骨后侧壁,穿过硬脑膜或侧窦血管侵入小脑。鼻源性脑脓肿由邻近副鼻窦化脓性感染侵入颅内所致。如额窦炎、筛窦炎等,脓肿多发生于额叶前部或底部。  “像杰仔这样的血源性脑脓肿病人约占脑脓肿的1/4”,韩富说,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外,原发感染灶还常常分布在肺、胸膜、支气管化脓性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皮肤疖痈、骨髓炎、腹腔及盆腔脏器感染等。引发的脑脓肿则多出现在大脑中动脉供应区、额叶、顶叶,有的为多发性小脓肿。  脑脓肿或“延迟”几年发作  外伤性脑脓肿则多继发于开放性脑损伤,尤其是类似于被子弹打中的脑穿透性伤或清创手术不彻底者。致病菌经创口直接侵入或异物、碎骨片进入颅内而形成脑脓肿。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患者在伤后早期发病,但也有人因致病菌毒力低,隐蔽缓慢地侵袭身体,“延迟”至伤后数月、数年才出现脑脓肿的症状。还有一种是隐源性脑脓肿。韩富指出,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机体抵抗力弱时,脑实质内隐伏的细菌逐渐发展为脑脓肿。  脑脓肿可分为三期,即急性脑膜炎、脑炎期、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病程进展快慢与致病菌种类和毒性及机体抵抗力与对抗菌素治疗的反应有关。”韩富说,化脓菌侵入脑实质后,在第一期,病人脑炎中心部逐渐软化、坏死,出现很多小液化区,周围脑组织水肿,病灶部位在浅表时可有脑膜炎症反应。进入化脓期,脑炎软化灶坏死、液化,融合形成脓肿,并逐渐增大,周围脑组织水肿。病人全身感染征象有所好转和稳定。通常病人经1~2周,脓肿外围的肉芽组织由纤维组织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而初步形成脓肿包膜,3~4周或更久脓肿包膜完全形成。  随着脑脓肿包膜形成和脓肿增大,颅内压再度增高且加剧,甚至可导致脑疝形成或脓肿破溃,使病情迅速恶化。危重者如不及时救治,可因此死亡。  抗感染治疗慎用激素  韩富说,对于脑脓肿的处理原则是,在脓肿尚未完全形成前,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致病菌,采用抗菌素进行抗炎症治疗。因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常采用甘露醇等高渗溶液快速、静脉滴注进行降颅压治。“要注意的是,激素应慎用,以免削弱机体免疫能力。”  不过,在脓肿形成后,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有四种治疗手段,各有严格的适应症。例如穿刺抽脓术,此法简单易行,对脑组织损伤小,但适用于脓肿较大,脓肿壁较薄,脓肿深在或位于脑重要功能区。而婴儿、年老以及身体虚弱而无法忍受手术的病人,以及病情危急患者,可采用穿刺抽脓作为紧急救治措施。导管引流术主要是为避免重复穿刺或炎症扩散,首次穿刺脓肿时,医生通常会在脓腔内留置一内径为3至4毫米软橡胶管,定时抽脓、冲洗、注入抗菌素或造影剂,以了解脓腔缩小情况,一般留管7至10天。目前CT立体定向下穿刺抽脓或置导管引流技术更有其优越性。  对于外伤性脑脓、伤道感染、脓肿切除困难或颅内有异物存留,则可采用切开引流术,在引流脓肿同时摘除异物。韩富表示,目前最有效的手术方法还是脓肿切除术。这类手术适用于脓肿包膜形成完好、位于非重要功能区者、多发性脑脓肿、外伤性脑脓肿含有异物或碎骨片的病人。但在手术中,要尽可能避免脓肿破溃,否则可能引起炎症扩散至其他脑组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偏瘫、昏迷癫痫,严重的患者也有可能死亡。”[我来说两句]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