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对破伤风的几个认识误区

更新时间:2011-01-04 09:38:24

医生提醒>>>  1、锈钉、木刺戳伤,烧伤后应根据是否已进行过主动免疫来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病。  2、临床上强调尽早应用TAT,但不能把24小时作为一个是否有效的界限,对于那些污染重,又超过了24小时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不但还要注射TAT,而且可能需加倍或视情况1周后重复注射。  3、TAT属被动免疫,它是一种能对抗破伤风外毒素的抗体,其抗体活性在人体内只能维持7-10天,超此期限就没有保护作用了。对外伤高危者建议进行主动免疫,即注射相应疫苗。  (作者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常见误区>>>  外伤后很容易得破伤风  确实,破伤风杆菌在环境中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各种创伤的伤口污染率很高,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因为该细菌的生长需要一个缺氧的环境,因此只在外伤伤口较小、伤口内有组织坏死、血块填塞或压迫过紧局部缺血等条件存在时易发病。  被铁钉刺伤后没去医院心里不踏实  破伤风的临床潜伏期一般为6~12天,个别病人可在伤后1-2日发病,但也有报道在伤后数月或数年因清除病灶或病灶内异物而发病,但几率很小。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其典型症状是在肌肉强直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的痉挛,表现为张口困难、苦笑脸、颈强直、角弓反张姿势,最后因影响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因轻微刺激如声音、光线、饮水而触发。  一有外伤就上医院打破伤风  人工免疫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预防办法,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前者就是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像“百白破”疫苗中“破”就是指破伤风;后者指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未进行主动免疫者或对是否主动免疫过不明的伤口污染严重的外伤患者中使用,轻微的挫擦伤不推荐使用。而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全程预防注射者最后1针至5年内,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TAT,也不用接种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超过5年,受伤者可立即再加强注射1次类毒素而不必注射TAT或TIG。  用了破伤风抗毒素就不会患破伤风  无论经主动免疫产生的或被动免疫获得的抗体只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的毒素而不是杀灭破伤风杆菌,伤口彻底清创不利于破伤风繁殖才是预防的关键。同时,使用足量抗生素对预防也很重要。被动免疫尤其是TAT作用时间短,很难对潜伏期范围很长的破伤风都有预防作用,对污染严重者尚需在1周后追加注射1次TAT。  免疫药品需在伤后24小时内使用  破伤风发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破伤风污染伤口立即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发病,另一种是起初并未繁殖,当伤口环境改变后如组织坏死后才造成破伤风杆菌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发病。第一种情况破伤风潜伏期通常6~12天,但也有长短,这要看受伤部位、伤口污染程度和距离中枢神经的距离而不同。后一种情况在24小时以后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应用TAT也肯定能够起到预防作用。所以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TAT,都能起到预防作用。相反若发病较晚,24小时之内只应用1次TAT反而起不到预防作用,因为TAT作用时间只有7~10天,TIG也只有3周左右。总之不能把24小时作为一个有效界限,临床上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应用TAT2周内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急诊现场>>>  患者:医生,我昨天开始感觉嘴巴张不开了,今天好像越来越困难,嘴巴只能张开一条小缝,饭都不能吃。  医生:还有其他不舒服吗?  患者:感觉头晕,偶尔有点头痛。  医生:喉咙有不舒服吗?  患者:好像紧紧的,吃东西比较难以咽下,还感觉背上的肌肉不时地抽动一下,转身或一用力就会发生。  医生:最近有外伤吗?  患者:没有,一周前我擦桌子的时候被刺伤,当时只有一点血,我也不当回事,第3天伤口就好了。  医生:你当时有没有到医院?  患者:没有,这么点小事去什么医院,况且这样的情况也不止一次了。  医生:那你以前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了吗?  患者:不知道。  医生:我要检查一下伤口……你很可能得了破伤风,现在需要住院。  破伤风是一种和创伤相关联的严重感染性疾病,除见于创伤外,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病菌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孢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本病未正规治疗时病死率可高达20%,但却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只要重视并认识它是防治的关键。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