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腰肌劳损 腰扭伤

更新时间:2011-01-05 16:12:07

腰扭伤  概述  腰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持、负重和活动的作用。它由许多骨、关节、椎间盘、韧带、肌肉、筋膜和神经组成。具有运动灵活、活动幅度大和能适应各种姿势的特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它。然而,它却又是一个容易引起损伤的部位。劳动时的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猛然提起过重的物体,腰部活动时,没有思想准备,或肌肉未能适应,腰部活动范围过大,都可以引起腰部扭伤。由于腰部由多种组织构成,受到过度牵拉或扭转,这些组织均可受伤。  病因  造成腰扭伤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腰部是脊柱负重量较大、活动最大的部位,正如《金匮翼》所述:"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任何违背了腰部的力学关系,使腰部的内、外平衡被打破的动作都可引起腰部的扭伤。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姿势不当:在日常劳动中,最常见的是当搬运或拿一重物时,如搬沙发、柜子、煤气瓶、抬桌子等,人们往往习惯与直接弯腰用力搬或拿,这样很容易用力不当造成扭伤。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先将身体向前靠拢,屈膝屈髋蹲下,在双手持物用力搬起或抬起,并同时膝和髋关节慢慢伸直。  ②相互配合不当: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劳动时,如果相互间配合不当,如两人搬、抬重物时,用力有先后、放下不同时、或一方滑脚等,都会由于重力的偏移而使另一方突然受力,从而引起扭伤。  ③突然受力或负重:在日常活动、体力劳动或各项竞技活动中,如果在正式活动或劳动前,没有进行幅度由小到大、频率由慢到快的准备活动,就突然开始进行加重脊柱负荷的活动,很容易引起腰部的扭伤。  ④其他如平地滑倒,交通意外,推、拉、举、提重物等均可应用力不当而引起腰扭伤。还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明确回忆起受伤史;或者有些轻微外伤未引起重视,如在床上翻身时用力不当,由蹲位或坐位站立起时用力过猛,拿高处的东西时姿势平衡失调等易被遗忘,应仔细耐心询问病史。  临床表现  腰扭伤后,立即出现局部剧痛,活动受到限制,跨步和翻身都感到困难,稍一活动,疼痛即加重,甚至连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和腹部用力等,均可使疼痛加剧,服用止痛药一般无效。一旦有过腰部扭伤,如果治疗不当,以后会经常复发,可形成慢性腰痛,经久不愈,严重地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给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瘀血现象(外力撞击者例外)。  诊断依据  一般都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见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医生检查可有腰肌和臀肌痉挛,或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点;X线摄片可显示腰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发生侧弯。  辨证施治  ①气滞血瘀型:闪挫及强力负重后,腰部剧烈疼痛,腰肌痉挛,腰部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苔薄,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紧。辨证:气滞血瘀,经脉痹阻。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②湿热内蕴型:劳动时姿势不当或扭闪后腰部板滞疼痛,有灼热感,可伴有腹部胀痛,大使秘结,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湿热蕴结,经脉不畅。治则:清化湿热,通络止痛。  治疗  急性期休息是最基本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睡硬板床,以不痛的自由体位为宜;加用骨盆牵引,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和保证卧床休息。最好坚持休息3周以上,以保证损伤组织得到充分的修复。除内服中药外,可外用活血止痛的药膏敷贴,尤其应注意治疗的完整性,避免遗留慢性腰痛。  预防保健  腰扭伤的积极治疗,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预防着手,防止劳动、运动时腰扭伤的发生。首先,在重劳动或参加运动时,要做准备动作,包括思想准备和肌肉、韧带等的适应准备。其次,劳动时姿势要正确,搬重物时,要先屈膝屈髋,然后提起重物。与人合作搬运时,双方动作要协调。此外,在搬运或举起重物时,可用阔腰带保护腰部;睡眠时当心腰部受凉。注意了这些,便可避免或减少腰扭伤的发生。  急性腰扭伤  概述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中医叫"腰部伤筋"。  祖国医学对此病很早即有认识。《金匮翼》中指出:"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说明急性腰扭伤多因腰部的肌肉组织等卒受暴力扭转、牵拉等损伤引起。  病因  急性腰扭伤的发生大多数有明确的腰部外伤史,一般下列情况下极易发生:  1、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足的情况下,突然开始腰部负荷运动或做弯腰、旋转运动  2、劳动或运动时腰部的姿势不当。  3、劳动或运动时腰部的用力方式不当。  4、在二人以上抬重物或其他劳动及活动时,动作配合不当、不协调。  5、超负荷负重、超限度举重,造成腰部负重太大。  6、高处坠跌、重物挫压、交通事故、平地滑倒等意外损伤情况。  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滑跌等扭伤史,损伤后一般都立刻感到腰骶部剧烈疼痛,甚至不能活动,但有的人当时疼痛不重,仍可继续工作,次日早晨往往因组织水肿、疼痛重而不能起床或活动。每遇腰部活动、咳嗽、打喷嚏、大喘气,甚至笑都可使疼痛加重。身体往往有一个特定的固定姿势,活动及翻身困难,为了减少疼痛,患者常用一手或两手撑住腰部以保护,行走时步履缓慢,迈步小,落脚平稳,表情痛苦。  急性腰扭伤的主要表现有:  (1)疼痛:通常伤后立即出现下腰部疼痛,但有时损伤当时疼痛不明显,过几小时或第二天晨起后感到明显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但不消除。咳嗽、大声说话、腹部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重。患者多能指出较为明确的疼痛部位。局部压痛范围开始较大,以后逐渐局限。患者多用双手撑腰,借以防止因活动而发生更剧烈的疼痛。  (2)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受损肌肉由于疼痛及其他各种病理因素而反射性引起痉挛,造成腰部僵硬,脊柱代偿性侧弯(一般多向患侧倾斜)。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一切活动均因疼痛加重而受限。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可使疼痛加重,再度使肌肉痉挛,形成恶性循环。  (3)放射性和牵扯性神经痛:有近半数急性腰扭伤患者有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其疼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内侧等处。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可为阳性,但足背伸加强试验阴性,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分类  急性腰扭伤从损伤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扭伤和挫伤两大类,一般以扭伤较多见。均为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如搬运重物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而引起腰部筋肉瘀血郁滞,气机不通,或筋膜扭闪,或骨节错缝等。  扭伤多发生于腰骶、骶髂关节、椎间关节或两侧骶棘肌等部位。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在这些部位,故受伤机会偏多。当脊柱屈曲时,两旁的伸脊肌(特别是骶棘肌)收缩,以抵抗体重和维持躯干的位置,如负重过大,易使肌纤维撕裂;当脊柱完全屈曲时,主要靠韧带(尤其是棘上、棘间、髂腰等韧带)来维持躯干的位置,如负重过大,易造成韧带损伤。腰部活动范围过大,椎间小关节受过度牵拉或扭转,可致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  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如车辆撞击、重物挫伤等,致使肌肉挫伤、血脉破损、筋膜损伤,引起瘀血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尚可合并内脏损伤。  急性腰扭伤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发生,是腰痛中最常见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闪腰"和"腰部伤筋"范畴,故俗称"闪腰岔气",症状轻重不一,处理不当可遗留慢性腰痛。因此,临床中一定要明确诊断损伤类型。  临床分型  急性腰扭伤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腰肌扭伤: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直立姿势。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骶骨附着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  (2)棘上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是附着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状纤维组织,表面和皮肤连着,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而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故也易造成损伤。  (3)棘间韧带损伤: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韧带的纤维之间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可发生断裂或松弛。  (4)腰椎小关节紊乱: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滑膜关节和一个前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的关节囊所包裹,可从事屈伸和旋转运动,起着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  (5)腰骶关节损伤: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遭到牵拉伤、撕裂和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诱发因素。  病理改变  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变化,是损伤组织出血、水肿和吸收修复过程。损伤的程度及范围,视受应力的大小而异。组织多为参差不齐的撕裂伤,出血可为散在点状,血淤或较大的血肿。相邻组织产生炎性渗出,导致水肿。渗出及血肿吸收后可形成瘢痕,使局部组织变弱,又构成下一次扭伤的潜在因素。  治疗  急性腰扭伤应予综合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腰扭伤后,卧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卧床休息不仅有利于解除腰肌痉挛,减少活动和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床铺以加有10cm厚棉垫的硬板床,自由体位,以不痛或轻痛为宜。急性腰肌和筋膜扭伤,卧床休息至少应在1周以上,急性腰部关节扭伤应坚持卧床3~4周,以保证损伤组织充分修复,以免遗留慢性腰痛。在卧床同时应配合其他治疗。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镇痛的药物外用万应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是治疗本症的原则。  慢性腰肌劳损  概述  腰肌劳损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疼痛,以长期反复发作性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常是对没有器质性改变的慢性腰背痛的总称,是腰部肌肉、椎间盘与韧带组织的慢性损伤。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腰部软组织劳损,使腰肌容易疲劳且易出现疼痛,称腰肌或腰部劳损。  病因  引起慢性腰肌劳损的原因常见于以下几点:  (1)积累性损伤: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可经常受到牵张,受力大而频繁的组织,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出血和渗出。断裂组织修复和出血、渗出被吸收后,可遗留瘢痕和组织粘连。这些组织易牵拉、压迫内在神经纤维产生腰痛。这种腰痛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甚至不能较长时间坚持某种姿势。  (2)迁延的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致使腰部功能减低且易出现疼痛,患者常感觉腰部无力,阴雨天则腰酸背痛,长时间持续不愈。  (3)腰肌筋膜无菌性炎症: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出现痉挛、缺血、水肿、粘连等,有人称之为无菌性炎症。  (4)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缺陷,可导致腰背组织劳损。体弱、内脏病变也会使腰背部应激能力降低。妊娠晚期腰部负重增加也容易产生劳损。  临床表现  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或者胀痛,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弯腰过久则疼痛加重,直腰困难。阴雨天和潮湿、寒冷气候时可使症状加重。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X线检查多无异常所见,少数可见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诊断依据  (1)外伤治疗不彻底,日后反复发作。  (2)工作姿势不良,经常弯腰活动,或平日体育锻炼少,病后体弱、过早劳动等。  (3)疼痛部位为易劳损的肌腱、韧带附着点,有劳累重,休息轻的特点。  (4)化验检查无特征,X线排除骨疾病,或仅有结构缺陷,容易劳损。  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虽然发生原因不同,但都应以加强肌力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为佳。如病人肌力强,组织健康,由于不寻常外力的作用所致者,应在消除外因的同时采用理疗,痛点注射、针灸和药物治疗。若病人肌力差,韧带弹性差者,应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太极拳、理疗、药物等,避免过多负重及弯腰劳动。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消除致病因素:如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  (2)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  (3)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4)改善血液循环: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5)中药治疗:外用万应膏外贴,活血镇痛。  预防保健  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困难,重在预防。  (1)保持良好的姿势并矫正各种畸形: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凸。在儿童和青年发育期,尤其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姿势最重要。对于姿势不良者应及时纠正。当下肢或骨盆出现畸形或活动障碍时应纠正。  (2)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力强、韧带弹性大者,发生劳损的机会少。  (3)劳动中注意体位: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劳动时间过长,改善体力劳动条件,对单一劳动姿势者应坚持工间锻炼,或采用围腰保护腰部。注意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  (4)注意劳逸结合: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强治疗,病后初愈、妊娠期、分娩后、月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急性腰扭伤患者应彻底治疗。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