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人禽流感需发病两天内用药 否则死亡率可能增高

更新时间:2011-01-06 18:41:43

访谈嘉宾:陈志海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主任  梁连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搜狐健康:今年基本上没有出现禽类的禽流感疫情爆发,甚至在人禽流感患者被感染的活禽市场以及居住地周围都没有出现禽类疫情,为什么还会出现人禽流感?而且是连续出现数例?  陈志海: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在既往也存在流行病学史不是特别清楚的人禽流感病例。从理论上说这些病例肯定有一个来源,但不一定都能搞清楚。我想这也是需要大家研究的课题吧。  对于连续出现的几例患者,也可以理解。禽流感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季节性,但冬春季高发。现在在冬天出现这样一个呼吸道疾病,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刚进入2009年就发生了四例患者,这四例分别发生在湖南、山东、山西、北京,相隔很远,没有发现存在相关联系。  梁连春:应该说只有个别禽类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其他大部分禽类未携带禽流感病毒。人接触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才有可能感染。  搜狐健康:那么人如果接触到禽流感病毒是不是不一定会发病,或者不一定病得很严重是吗?  梁连春: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不同亚型导致的临床表现不一样,有些亚型对人体不致病,有些亚型就会造成人体严重疾病,比如常说的禽流感H5N1亚型,它感染以后常并发严重肺炎,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引起患者死亡。  今年连续出现数例患者,没有什么关联性。目前人感染禽流感以散发病例为主的,高度散发,还没有引起局部的爆发,引起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禽流感发病两天内用药效果最好  搜狐健康:目前对于禽流感病例,是否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病死率是多少?有的老百姓觉得,很多患者都是“得上了就没救了”,是不是这样?  梁连春:目前死亡率各地方的报道还不完全一样,包括每个地区不同的年份报道都是不一样的,97年香港感染18例,死亡6例,这样算起来死亡率是1/3,有的地方像越南04年23例感染,死了16例,死亡率大约在50%以上。  陈志海:这个病的病死率确实比较高,但不能说没救了。现在就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统计来说,一般是60%左右的病死率,确实比较高。从治疗来说,现在有一些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除了对症治疗外,有一个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就是很多人听过的“达菲”,效果比较好。还有另一类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抗病毒治疗要求早用药效果才好,两天之内用药效果最好。患者在得病一周之后再用药,尤其病情很严重时就晚了。  梁连春:首先我们要及时发现病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如人感染普通的肺炎不及时诊断治疗也可以死亡。诊治的成功率,它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的医疗条件,诊治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这个病早期诊断,给予恰当的治疗,会降低死亡率。如果这个病发病好几天了才诊断,那死亡率会明显增高。  搜狐健康:发病时间是从病人接触病毒算起?还是从出现症状算起?  梁连春:从出现症状开始。比如出现发烧,肌肉酸痛、发力不适等流感一样的症状,这就是发病。  目前主张发病前两天早期给予治疗,除了给予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外,还有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对于一些患者的肺部炎症甚至呼吸滞迟的治疗,对于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搜狐健康:但是患者在两天之内确诊是不是有困难?  陈志海:现在咱们国家已经开发出很敏感的甲型流感病毒试剂盒,能快速检验病毒。患者出现头脑发热、呼吸道症状后,取痰液、漱口液等呼吸道样本直接进行检验,通常15分钟就可以得到结果。根据结果可以初步判断一下是不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流感和禽流感病毒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诊断人禽流感疑似病例。这样就可以早期使用这些药物了。  搜狐健康:只要是判断是甲型流感病毒就可以用达菲?那么普通的流感是否也能用达菲?在没有判断出这个人确定是禽流感的时候,但为了确保治疗的及时性,提早用药可不可以?  陈志海:人类的普通流感用达菲也是可以的,它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只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就可以用。如果能做快速检验,确定患者感染的是甲型流感病毒,使用达菲就有很好的效果。  搜狐健康:对于患者的治疗,药物是否大小医院都能保证?  梁连春:达菲这个药还是比较紧缺的,不过大医院应该对这个药有储备。如果没有达菲,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也是可以的,这是比较普通的药,而且在发病早期应用还是有一定疗效的。  禽流感病毒检测可快速出结果  搜狐健康:我们知道流感与禽流感症状是极相似的,是不是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无法通过症状等其他方法区分判断?确诊是否困难?需要多长时间?通常禽流感在一些小医院能否检查出来?还是必须到指定医院才能确诊?  陈志海:这涉及到禽流感的诊断问题。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喉痛、周身疼痛等流感样表现,就得问有没有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包括五条内容,(1)是否到过禽流感的疫点,(2)是否接触过病死禽,(3)是否接触过病死禽的分泌物、排泄物,(4)是否接触过得禽流感的病人,(5)是否直接接触病毒相关物品,这种情况一般是指禽流感的研究人员。如果有这些情况,就要对这个病例进行医学观察,并进行报告。一旦报告就会启动一个快速反应机制,非常快,可能几个小时之内把检验等问题就搞定了。所以即便去小医院就诊,只要小医院报告了,也是可以及时诊治。  梁连春:但禽流感确实是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最后确诊。但是大部分可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少部分很难与人流感鉴别,最终需要实验室检测确诊。  搜狐健康:会不会有禽流感患者被当做流感治疗导致被误诊?  梁连春:现在各医疗机构都设置发热门诊,对发热合并肺炎的患者,重点加强监控,及时诊治,一般来说不会误诊。  禽流感早期症状类似一般流感、感冒或肺炎等疾病,如果基层医师不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就易把禽流感当成一般的流感、感冒或肺炎。确诊要经过很长时间,使患者得不到及时、适当的治疗。  小医院能否诊断出禽流感,要看医务人员有没有这个意识,发现流感样病人或合并肺炎的病人,能不能想到禽流感,而去采集相应的流行病史资料、及时会诊及实验室检测。  禽流感确诊要靠实验室检测,这个必须送到CDC确诊。这种实验室检测基层医院不能做,主要是一些较大的医院或疾病控制中心(CDC)才能检测出来。甚至有的三级医院也不一定能检测,我们传染病医院是可以的。综合医院本身也不见得对这个病能够检测。  搜狐健康:需要多长时间?  梁连春:应该很快。据我所了解应该是送去当天就能出结果。  食物传播禽流感可能性较小  搜狐健康:陈教授刚才提到如果有流感症状首先看是否有流行病学史,来辅助判断有没有得禽流感的可能,这其中是否包括食物?吃禽蛋制品是否会有感染的风险?因为春节正是吃大餐的时候,禽蛋制品的食用量正是最大的时候,近期是否应该拒绝这类食品?  陈志海:流行病学史不包括食物。禽流感病毒对于加热非常敏感,杀灭并不困难。  从饮食来说,鸡蛋、鸡肉这一类的食物都要加工熟了才能吃。一般来说100℃下加热两分钟,病毒就死掉了。只要把食物做熟了就没有问题。现在全世界都没有饮食造成禽流感病毒传播的报道。  梁连春:不应该拒绝禽类食品。目前市场大部分禽类肉制品、禽蛋类,都是经过检疫的,食用是安全的,特别煮熟后病毒均被杀死。  春运期间应加强疾病防护  搜狐健康:国外有报道说,有的国家之前出现过禽流感病毒的小范围人间传播,国内是否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目前正值春运,火车汽车上都是人满为患,会不会加快禽流感的传播?  陈志海:“小范围的人间的传播”目前来说证据还不是很充分。后面一个问题,现在正值春运高峰,火车上人特别多,商场人也很多。作为一个常规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不管是流感还是禽流感,或者麻疹、水痘之类的病,在这个季节都要有很高的警惕性。  比如孩子尽量避免到这些地方去,去的话要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接触发热、咳嗽、打喷嚏的患者。正在生病的病人,也尽量不要到公共场合去。  我们在公共场合遇到这些人要有意识地避免接触,如果不得不接触就要戴口罩。这样的情况比较少,提高警惕就可以了。  打过疫苗的禽鸟也尽量避免接触  搜狐健康:现在很多禽鸟都要打疫苗,如果人类接触了打过疫苗的禽鸟是不是就没有危险了?  陈志海:我对禽类的H5N1疫苗不熟悉,应该已经有了,使用的范围我不了解。但接触注射过H5N1疫苗的禽类,危险可能会小一些。  梁连春:一般来说应该没有问题,刚刚谈到疫苗,现在我所了解都是一些甲型流感病毒的H1N1、H3N2及乙型流感疫苗,禽类打完疫苗之后肯定发病率明显降低,即使感染,症状也相对比较轻,这跟我们人类接种疫苗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人类接触到这种打过疫苗的禽鸟,应该是没有太大危险的。  搜狐健康:病毒传播是否有一个最大距离?目前强调不要接触病死禽,如果接触到野生鸟类或者广场鸽一类的鸟类保持多远的距离?  梁连春:首先要懂得这个病的传播途径,此病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还有密切接触传播,去过禽流感发病的地区,包括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这样算密切接触。  搜狐健康:有报道说如果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咳嗽或者鸣叫,唾液喷出来有也可能造成传染。  梁连春:是这样的,但应该是近距离的密切接触。特别是接触死的禽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责任编辑:霍键)[我来说两句]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