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椒梅排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例

更新时间:2011-01-06 19:10:02

文章内容:56?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25卷第2期2002,25,2椒梅排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例林伟李唯一周村.(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省^民医院)关键词:椒梅排蛔汤;胆道蛔虫病;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256.36;657.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0668(2002)02―005602笔者从1996年9月~2001年3月,用自拟椒梅排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例,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中,男性2例,女性5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1岁;住院病人67例.门诊1例.本组病人均有典型的胆道蛔虫病的症状和体征,白细胞计数小于10010./的有5例(占68.6%).介于10.0~15.0100/之间的有24例(占279%),大于15.0100/有3例(占35%),嗜酸性细胞分类计数大于3%有36例(占41.9%).超检查示胆道蛔虫有85例占8.8%.2治疗方法(1)方药组成:椒5~10,乌梅,茵陈各30~60,大黄10~20(另包后下),柴胡自芍,枳壳,槟榔各15,金钱草30,苦楝皮12.素体气血虚者加党参,当归;气阴虚者加北沙参,淮山药.每剂煎汁600左右,分2~4次/日服用.本方在发病初起时服用,可避免使用阿托品等解痉剂.本方酸,苦,辛台用,量大药猛,有较强的安蛔止痛,利胆排蛔作用,宜中病即止,久服有耗气伤阴之弊.故临床使用常不超过5剂(5天)若治疗无效.应及时改用纤维十二指肠镜取蛔等方法.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胁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_1中有关胆道蛔虫病的内容制定疗效评定标准如下: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超检查示胆道无蛔虫;②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缓解或消失,但超检查显示胆道内仍有蛔虫;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缓解,超检查示胆道内仍有蛔虫.3.2治疗结果86例经椒梅排蛔汤治疗后,治愈72例(占837%),好转9倒(占10.5%),无效5例(占58%).在治愈的72例中.服1剂治愈14例(占19.4%),服2剂治愈1例(占264%).服3剂治愈23倒(占31.9%).服4剂治愈13例(占181%),服5剂治愈3例(占42%).平均有效治愈剂量为2--3剂.4典型病例廖某,女.60岁,1999―10―15初诊.患者因"突发右上腹钻顶样疼痛30分钟"就医患者诉右上腹疼痛剧烈,坐卧不安,伴恶心呕吐.查体:急性面容,大汗淋漓,右上腹及剑突下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舌淡少苔,脉弦血常规:白细胞7.9×10./嗜中性粒细胞62%,淋巴细胞34%.嗜酸性细胞3%.超示,胆总管下段有一约47左右蛔虫影.诊断为"胆道蛔虫病".因年高体虚.在椒梅排蛔汤原方基础上加北沙参20,急煎1剂,取汁600,首服300,服后25;左右即有所缓解,余3005后再服,疼痛消失.次晨复查超,胆道内未见蛔虫继服原方2剂.大便排泄蛔虫2条,4日后出院.5讨论51椒梅排蛔汤的立方本病属中医"蛔厥"病.临床多选用有效古方乌梅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佳.笔者根据本病发病快,病情急,症状重的特点,为获得尽可能短期见效的治疗目的.拈用泸州医学院已故老中医张君斗治疗胆道蛔虫的有效方"椒梅四逆散"配台天津南开医院研制的胆道排石汤,自拟为"椒梅排蛔汤".本方既能快速安蛔止痛,又可强力利胆排蛔.用则迅速见效实为中医急症之"标本兼治"的有效方5.2椒梅排蛔汤的止痛作用分析作者筒介:林伟,男.171年9月生;讲师;研宄方向:普外科疾痛的临床研究.第2期林伟等搬梅排蛔扬治疗胆道蛔虫病86侧57本方针对本病疼痛剧烈的特点,试探性加大某些酸,辛药物的使用剂量,如乌梅由常用量30增至60.川椒由5增至.用后发现安蛔止痛效果更明显.表明乌梅,花椒增大剂量合用,对蛔虫具有麻痹,抑制或瘫痪作用,又具有松驰氏括约肌的功能,既能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又有利排蛔,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5.3椒梅排蛔汤的排蛔作用分析当蛔虫进入胆道后.刺激氏括约肌痉挛而发生疼痛,同时又将肠道细菌带入胆道,在潴留的胆汁中生长繁殖,引起胆道感染等并发症_2.因此,松驰氏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使蛔虫和含有细菌的胆汁尽早排出.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本方中茵陈,生大黄,金钱草等较大剂量合用,能较好地通利胆道.促进胆汁和蛔虫排出,实为中医"通困通(上接第55页)愈:①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基本消失,②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2)显效:①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②胃镜复查粘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3)有效:①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②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4)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的病例,而未恶化者;(5)恶化:①主要和次要明显加重.②胃镜复查粘膜病灶扩大达1/2以上,或病变表现有所加重.或伴发了其它疾病.3.2治疗结果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二组组间比较,其显愈率及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0.05)4讨论从本文"1.2症状和体征"的统计结果可知,本文资料共84例,但其临床证候符合脾胃虚寒之辨证分型竞达68例,脉象主病属"虚"或"寒"者达72例.说明在笔者所见之慢一胜浅表性胃炎中,其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寒型为多.这一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用"之法5.4椒梅排蛔汤的临床应用体会长期以来,中医药治疗胆道蛔虫病疗效确切,年导到医学界一致承认.与西医的某些治疗方法如纤维十二指肠镜取蛔比较,其疗效虽略显不及,但中医药体现"简,便,廉"即用药简单,使用方便.药价便宜.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尤其适用于经济不发达的广大农村.笔者拟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病.其意义在于尽可能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疗效,减少并发症,但其疗效仍有不足的方面,望同行们进一步发掘其潜力.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黄小庆.常青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45侧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