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儿童抽动障碍106例临床分析

更新时间:2011-01-08 16:00:57

心理治疗78例,治疗3个月后抽动完全消失32例,日抽动次数减少50%以上23例,总有效率70.5%。合并药物治疗28例,3个月后抽动消失13例,日抽动次数减少50%以上7例,总有效率71.4%.

抽动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近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2]。本病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1)短暂性抽动障碍: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持续至少4周,但不超过1年;(2)慢性抽动障碍:表现同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超过1年,其间有间歇好转期,但持续不超过3个月;(3)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有多种运动抽动及一种和(或)多种发声性抽动,影响学习、社会交往或就业,病程超过1年,其间可有间歇好转期,但不超过3个月。三种类型可有延续性,短暂性抽动障碍可向慢性抽动障碍和多发性抽动症转化;慢性抽动障碍可向多发性抽动症转化;抽动障碍的症状可以时轻时重;新的抽动障碍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原有的抽动障碍基础上出现新的抽动症状,也可自然缓解一段时间。本组病例中,短暂性抽动障碍74例,占69.8%;慢性抽动障碍20例,占18.7%;多发性抽动症12例,占11.3%。短暂性抽动障碍是最常见的抽动类型。本病多起病于学龄期,大部分为男孩,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发育过程中受性激素的影响有关[3]。由于对本病的认识还不足,误诊率比较高。本组误诊率为32%。

本病的治疗以及时的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为原则[4]。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是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包括氟哌啶醇和泰必利,由于存在药物的副反应,况且现在还不能证明药物可以影响抽动症的预后和自然病程的进展,只是对症性的控制抽动症状,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权衡治疗效果与副反应之间的利弊,对于短暂性抽动障碍和轻度慢性抽动障碍尽量不用药物,而采用心理治疗,重度慢性抽动障碍或多发性抽动症,如果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则主张进行药物治疗。本组病例采用心理治疗,有效率70.5%,说明大部分短暂性抽动障碍和轻度慢性抽动障碍不需药物治疗,通过心理治疗就可治愈。对于重度慢性抽动障碍和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过去作者一般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因其副反应较大[5],往往造成中断治疗,近年来多用泰必利作为氟哌啶醇的代替品[6]。本组28例患儿给予泰必利治疗,有效率为71.4%,仅2例出现嗜睡,经调整剂量均缓解。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