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安全期 只有99%安全避孕

更新时间:2011-02-14 19:29:09

口服避孕药被使用了20多年,再谈起这个话题,女性朋友对避孕药的感觉却是大不相同:一半的女性朋友给予避孕药以肯定评价,甚至是赞誉;而另一半女性则表示现在及今后都不会考虑选用避孕药来避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完全对立的答案呢?主要原因是很多女性对自身以及口服 避孕药的了解和认识不够,从而使用不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又了解口服避孕药的话,成功避孕是不成问题的。  除哺乳期的妇女外,身体健康的女性都可选用口服避孕药来避孕;高效,可靠,安全是女性口服避孕药的最大优点,如果能按照规律服用,避孕率均在99%以上;可逆、简便易行——停止服药后,即可恢复怀孕,对于仍有要孩子打算的夫妇比较适合,一般应在停药半年后再怀孕。  可贵的治疗作用——如果你有月经紊乱、经量过多,痛经等不适,那么选用短效避孕药1号、2号则更为适宜,因为它可减少月经量和缓解痛经。另外,克服避孕药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疼痛,防止卵巢和子宫内膜的癌症,有时适量服用避孕药还可治疗面部的“痘痘”。  发现采用其它避孕方法失败时,也可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进行紧急避孕。知己知彼,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药,女性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通过抑制排卵或阻止受精卵着床等渠道达到避孕效果,根据药效维持时间长短和服用方法的不同,分为长效、短效和速效三种。  短效口服避孕药  短效口服避孕药有三种:口服避孕药1号(炔诺酮片),口服避孕片2号(复方甲地孕酮片)、口服避孕药0号,前两种比较常用。这三种药的服用方法相:从月经周期第5天(即从来月经的当天算起的第5天)开始,每晚服1片,连服22天,一般停药1—4天月经就会来。再重复以上方法,开始新一轮的服药,周而复始,不可间断。  注意:如停药7天仍未来月经,应从该日开始服下个周期的药。如连续停经2个月以上,应停药并检查停经原因;如果漏服,第2天清晨必须补服1片,一面发生避孕失败或突破性出血;药物应放在干燥的地方,以免药片糖衣潮解或脱落,引起药量不足影响避孕要求。  长效口服避孕药  复方18—甲基炔诺酮月服片,复方16—次甲基氯地孕酮月服片,长效1恩号避孕药。长效避孕药一般每个月只服一片即可有效。复方18号—甲长效避孕药的用法是:在月经周期第5天午饭后服1片,以后每隔28恩天服1片;复方16—甲是在月经周期的第5天午饭后服1片,前两次隔20天服1片,以后改为每隔30天服1片,一般在服药后6—12天来月经;长效1号在月经周期的第5天服1片,20天后再服1片,以每隔30天服1片。  速效口服避孕药  速效口服避孕药主要适用于分居两地的夫妇临时短期探亲时避孕所用,故又叫探亲避孕药,有炔诺酮探亲片,探亲避孕药1号(甲地孕同探亲片),53号探亲避孕片,18—甲基炔诺酮探亲片及氯醚避孕片等。  探亲避孕药的服药时间不受经期限制,但每种药服用方法各不相同;探亲避孕药1号,在探亲同居当天中午或晚上各服一片,以后每晚服一片,至探亲结束,次日清晨再加服一片。  连续服用不能超过一个月,一年内最多用2次;53号探亲避孕片,每次性交后服1片,在第一次性交后次日清晨再加服1片;为何用避孕药后性欲减退炔诺酮探亲片,探亲开始每日服1片,至少服10天。服完14天后探亲未结束者,可接着服短效避孕片1号或2号。  专家提示:  有些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出现一些副作用:类似早孕反应,出血、闭经或经量减少、白带增多、胃痛、头痛、皮疹等,有些症状在坚持服药2—3月后会自然消失,或在停药后自行恢复。  在出现不适时最好到医院就诊,听取医生意见并对症治疗;没有严格按要求服药、漏服药或服药时间不正确,都会导致避孕失败;如果在服药同时服用了其它一些药物也会导致避孕失败:抗痉挛药,如利眠宁;抗结核药,如利福平;抗生素等,所以应向医生说明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患急慢性肝炎、肾炎、恶性肿瘤、乳房肿块、糖尿病患者禁用口服避孕药;患有血液病、高血压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避孕药;月经过少或有血栓栓塞史者慎用口服避孕药;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流产后,最好在月经来潮后再服用避孕药;有吸烟嗜好的妇女,应慎用避孕药或采用其它避孕法。(责任编辑:周奕桦)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