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更新时间:2012-11-27 16:45:38

王红玉 2005-12-13 13:09:34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6月第5卷第12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胃胀等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CAG属癌前病变,多伴有异型增生(ATP)和肠上皮化生(IM)。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卓有成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因病机 CAG的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所伤;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是决定性因素;七情所伤,气血不和,经络瘀阻是常见病机。外感寒邪,中阳不振,运化失常导致胃气不降,湿阻于内;久病则热,热邪伤阴,耗伤阴血;情志不畅,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胃络瘀阻;气血两亏,胃失濡养。另外,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是脾胃运化的根本,肾阳不足亦可导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所以肾阳虚亦是本病的发病因素。总之,正气虚是本病的关键,气滞、湿热、阴虚、邪毒、血瘀是本病基础。CAG的发生部位在胃,与脾、肝、肾关系密切。

1.2 辨证分型 现行中医药高等学校所用的六版教材《中医内科学》CAG归为胃痞范畴,并提出了5种分型。属实痞的有邪热内陷、饮食停滞、湿热内阻、肝郁气滞;属虚痞的有脾胃虚弱。有的学者根据胃镜表现把CAG分为3种临床证候类型:(1)脾胃湿热型。胃镜征象:粘膜变薄、苍白,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胃壁蠕动减弱;(2)脾胃湿热型。胃镜征象: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局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分泌物有臭味;(3)胃阴不足型。胃镜征象:粘膜光滑,变薄变脆,颜色以红为主,分泌物少。结合胃镜所见,胃粘膜充血与CAG活动期有密切关系,胃粘膜糜烂点状出血,以湿热为重;胃粘膜肥厚水肿以湿因痰凝多见;胃粘膜苍白可见血管纹理,以阴虚表现为主;胃粘膜增生并伴肠化生,大都为血瘀痰凝所至。一般CAG以肝郁气滞及脾胃虚寒多见,CAG中期以湿热内蕴及胃阴不足者多见,末期则见气阴两伤及津枯血瘀。综合临床表现及胃镜所见,笔者把CAG分为七型,即脾胃气虚型、脾胃阳虚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痰阻中阻型、肝胃不和型及胃络瘀阻型。

1.3 治疗原则 因CAG始终存在着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故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贯穿始终,治疗上以益气养阴、理气活血为主。

1.4 临床治疗 (1)脾胃气虚型,温中益气健脾,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木香10g,砂仁10g,党参10g,云苓10g,白术10g,甘草10g,内金10g;(2)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肾阳,益气健脾,方选黄芪健中汤和附子理中汤加减: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附子10g,人参10g,白术10g,干姜8g,炙甘草10g;(3)胃阴不足型,治宜益胃养阴,方选益胃汤加减:生地15g,麦冬12g,沙参12g,玉竹10g,香橼10g,石斛10g,花粉10g;(4)脾胃湿热型,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选半夏 泻心汤加减:半夏10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8g,党参10g,柴胡10g,甘草5g,大枣10枚;(5)痰浊中阻型,治宜除湿化痰,理气和中,方选二陈汤和平胃散加减: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半夏10g,黄芩10g,甘草10g;(6)肝胃不和型,治宜舒肝解郁,理气和胃,方选柴胡舒肝散和枳术丸加减: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香附10g,川芎10g,香橼10g,佛手10g,元胡10g,丹参10g,白术10g,甘草10g;(7)胃络瘀阻型,治宜化瘀通络和胃,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枳壳10g,桔梗10g,黄连10g,蒲公英10g,甘草10g。总之,CAG的病程一般较长,故在临床辨证要准确,用药时间亦较长,根据临床随证加减,以期更佳疗效。

2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CAG疗效可靠,中医治疗CAG从补虚入手,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临床中医宏观辨证与胃粘膜病理及中药药理结合取得一定进展,但中医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医者判断疗效的标准也不相同,故而应在中西医双重理论指导下处方用药,以有效的改善微观病理异常和宏观病症为目标,制定出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并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从分子学角度探讨中医药对CAG的治疗作用。

作者单位:102405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心卫生院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