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对几种皮下真菌病的新认识

更新时间:2012-12-03 12:40:00

现代观点认为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皮下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皮下真菌病常以创伤处真菌直接侵入皮肤引起一组异质性感染为特征,一般局限于接种部位,可缓慢播散至邻近组织,最终至淋巴管,或者出现罕见的血源性播散[1]。着色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暗色丝孢霉病、皮下接合菌病、链状芽生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均属于皮下真菌病,本文就其地理分布、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复习,将有关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由暗色真菌(Dematiaceae)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极少累及其他脏器[2]。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裴氏着色霉(Foecaea.pedrosoi),其次为卡氏支孢霉(Cladoorium‑carrionii)和疣状瓶霉(Phialophoa‑verrucosa)。紧密着色霉(Foecaeacompactum)少见。它们存在于土壤、木材和腐烂植物中,全球分布,最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由创伤接种感染。初起皮疹为丘疹和结节,渐渐呈显著疣状改变,疣状损害融合形成斑块。病程慢性,主要侵犯下肢,常局限于一个肢体,可遗留肢体畸形。极易继发细菌感染。愈后可因淋巴管回流障碍产生橡皮肿。皮损经接触传播,偶可发生淋巴管播散,罕见血源性播散。20%氢氧化钾镜检可见10μm厚壁棕色有时分隔边界清楚的球形细胞,沙堡培养基培养2周,可见成堆黑色菌落生长,可依据分生孢子的形态变异,鉴定出不同的种属,有助于临床筛选敏感的治疗药物[1]。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慢性肉芽肿炎症过程,偶伴有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巨细胞内见圆形棕色菌体,特殊染色如PAS和Gomori-Grocott更易识别之。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初起的限局性小损害首选外科治疗(包括切除皮损及距其边缘5mm的正常组织、电凝固、二氧化碳激光和液氮冷冻)可治愈。皮损广泛者,液氮冷冻治疗也很有效。Bargman[3]认为是因为所有生物体对温度都敏感,过热和过冷均可致其死亡。但如将着色芽生菌病培养物浸入液氮中,真菌仍存活,因此冷冻治疗可能得益于降温的组织变化和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药物治疗以5-氟胞嘧啶(5-Fc)和两性霉素B联用效果最好。5‑Fc‑100mg~200mg/d口服,偶见恶心、呕吐、腹痛、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单用可产生耐药。两性霉素#8209;1mg/kg/d静脉给药,最大剂量为50mg/d,单用可能同样有效,使用时应监测心肾功能和血钾水平[1]。酮康唑(200mg~400mg/d)和氟康唑(200mg~400mg/d)也有效,但就其毒性/效益比值而言,不主张用于治疗着色芽生菌病。Restrepo等[2]以伊曲康唑200mg/d治疗6~2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显著改善,复发率为10%,即使延长治疗,伊曲康唑也是安全的,仅少数患者(3%)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在所有咪唑类药物中,沙泊康唑(saperconazole)是前景最好的药物。特比萘芬是一种新的丙烯酰胺类抗真菌药,体外显示广谱杀菌活性,对暗色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6μg~0·5μg/ml[4]。Sevigny等[5]以特比萘芬500mg/d治疗6~12个月,所有患者皮损刮除物显示真菌学治愈。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短暂和可逆。Hay[6]认为特比萘芬是治疗着色芽生菌病的第一线药。局部加热治疗很有效,有时单用也可获痊愈。可能具有杀真菌或抑真菌作用,或者是通过增加血流刺激机体防御机制,增强吞噬作用[1]。但治疗时间长,热源携带不便,有时发生低温灼伤,有的菌在42℃~43℃可存活导致治疗无效等是其缺点[4],与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可能更有效。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