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牙周疾病可导致全身的其他疾病

更新时间:2012-12-08 16:50:51

    健康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说到健康,人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身体重要脏器的健康,如心、肺、肝、肾等,那么咱们身体上小小的部分——牙周的健康,你关心过吗?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5~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5%。

 

    山东省口腔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杨丕山教授和牙周病患者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他告诫大家,小小的牙周病不可小视,牙周病和全身健康或疾病能够相互影响。牙周病往往不是单纯的口腔疾病,它和全身的其他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牙周病引起了慢性肾炎?

 

    吴女士半年来反复腰痛、腰酸,低烧,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肾炎,经过住院用药治疗后仍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钱花了不少,但效果不好。由于牙齿经常疼痛,牙龈反复流脓,医生建议她先到口腔医院治疗患牙。经口腔医生检查发现,她的上下颌共有5颗龋齿,有的仅剩下了残根,残根周围牙龈发炎化脓,吴女士在牙病治疗后,尿蛋白转为阴性,腰痛也明显好转,不到一个月,腰部竟一点儿也不痛了,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化验都呈阴性,吴女士对此非常惊讶。

 

    杨丕山教授告诉记者,这要涉及“病灶”学说。所谓“病灶”学说即是指一个局限而具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组织,它本身可以表现或不表现症状。当病灶内的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向远隔器官或组织转移,就会引起不与病灶直接相连的远离器官组织发病。吴女士的肾病就是牙周的病灶引起的。

 

    目前,人们对牙周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牙周病是一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致病性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必不可少的始动因素,但微生物本身不足以引起非易感人群发病,全身因素可改变人对局部因素的反应,从而影响、调控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牙周局部的微生物本身、其代谢产物及机体在其刺激下所产生的致炎因子又是某些全身疾病的重要加重因素。

 

    牙周病表现为牙龈发炎,并逐渐扩展到牙槽骨、牙周膜,使之破坏,同时牙槽骨亦破坏吸收,造成牙龈与牙分离,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内可分离出的病菌达300种以上。

 

    细菌由牙周袋内壁溃疡伤口进入血液系统后在人体血液内繁殖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通过血液循环感染其他器官,细菌内毒素及其他细菌的代谢产物可通过免疫反应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

 

    杨教授又对记者说起他接诊过的一个病例:“那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大妈的牙龈上长了一个包,总不见好。那天终于熬不住了,到医院口腔科就诊。医生说是牙周脓肿,将包切开引流,并让大妈服些抗菌药物。可是折腾了好几次,切口一直不愈合,这可把大妈给弄惨了。后来,我建议大妈查一下血糖,结果查出患有糖尿病。大妈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降糖治疗,同时配合进行牙周治疗后,切口愈合了,牙痛也彻底消失了。”

 

    “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吗?”记者问道,因为根据记者粗浅的医学知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牙周问题。

 

    杨教授轻轻摇了摇头:“虽然有学者提出把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的几大并发症之一,但糖尿病引起牙周病的原因并非糖尿病本身,而是由于糖尿病的一些基本病理变化,比如小血管病变、免疫反应低下等。至于糖尿病患者牙周创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局部细胞的生化和生理功能改变有关。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有迅速增长的趋势,也有一部分患者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已患糖尿病。对牙龈红肿明显,广泛、反复发生牙周脓肿的患者,以及常规牙周治疗反应欠佳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必要的内科检查。”

 

    “那么,对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治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问得好,”杨教授微微一笑,“首先,如果糖尿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不应该进行复杂的牙周治疗。比如不宜施行牙周手术治疗等。其次,糖尿病患者牙周治疗效果差,应该给予定期的复查复治。最后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全身状况相对较差,如果要进行牙周手术等创伤性治疗,须分期治疗,否则易引起菌血症。”

 

    杨教授建议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最好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因为糖尿病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对已患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更要双管齐下,同时进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治疗。“这是因为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影响关系,”杨教授解释说,“患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还可减少控制血糖的用药量。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的感染,反之,糖尿病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病较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

 

    牙周医学的兴起引起观念的变革

 

    杨教授通过这些鲜活的病例告诫大家,牙周病往往不是单纯的口腔疾病,它和全身的其他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牙周疾病甚至还可以和血液疾病联系起来。这里有一个真实的病例:大二学生小陆聪明刻苦,成绩优异,平时身体素质不错。有一段时间出现牙龈肿胀,刷牙时出血不止,他以为是牙齿卫生不好的缘故,遂去口腔科要求洁牙。医生检查发现,小陆的口腔卫生尚好,没有牙垢,但是牙龈肿胀十分明显,并且稍微一碰牙龈便出血不止,后来又仔细询问病情,得知他身体的其他部位稍有破损,也易出血不止,于是建议小陆查一下血象,结果证实是白血病。

 

    杨教授告诉笔者,除了一些全身性疾病可首先出现口腔症状外,牙周病的存在还可能增加患者罹患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危险。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致死原因之一,研究已发现,牙周病是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的相关性随着牙周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因此,牙周病能够影响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病危险。此外,育龄期妇女患有重症牙周病者,怀孕后生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比例,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杨教授建议,准妈妈在怀孕前最好做一下全面的牙周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保证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此外,牙周病患者发生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危险性也加大。真是牵一“牙”而动全身啊!

 

    杨教授高屋建瓴地说,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为口腔医学与大医学合作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这意味着牙周疾病和全身疾病治疗方法的观念上的变革,其目的是为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完整更科学的治疗策略。如对糖尿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牙周健康情况,并积极进行牙周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应监测其血糖情况,必要时应该配合降糖治疗;对妊娠妇女同样应进行牙周治疗以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等。最终,牙周治疗应当成为糖尿病治疗和妊娠妇女的常规治疗保健步骤。

 

    因此,随着牙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口腔医师不仅要承担为患者提供口腔专业服务的责任,还要承担协助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为病人的相关系统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任务。因此,牙周医学的兴起将促进牙科医师与临床医师开展更多的团队合作,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口腔专业和医疗专业服务,真正实现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标。

 

    注意身体发出的警报

 

    “现在患者看牙基本上属于被迫,不疼到忍无可忍就不来医院看病。”杨教授发现来看牙周病的患者八成都“拖”到了中晚期才来找他。牙周病虽然早期症状不太明显,但后果严重。严重的牙周病会破坏牙周组织,像房子地基被掏空,牙齿会松动继而脱落。

 

    他特别指出:“对于易患牙周病的特殊人群,比如有较大精神压力者,妇女怀孕或更年期导致性激素水平改变者,患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艾滋病等,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降血压药和抗癫痫药者,更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尤其是吸烟者,口腔卫生一般较差,更利于菌斑的堆积。不过,吸烟者的牙周病情虽重,但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牙龈血管收缩,使得血流量减少,加上吸烟者的牙龈角化比较明显,以致牙龈出血反而少见,大大地掩盖了病情。”

 

    “不仅如此,”杨教授强调,“吸烟者对牙周治疗的反应也较差。因此,要特别提醒吸烟者,如想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就应该及早戒烟。”

 

    杨教授提醒,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食物时食物上有血迹,或发现有牙龈红肿,一碰就出血,说明患有牙周炎;如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牙根暴露或牙龈红肿、有脓,说明已发展到了牙周炎;有口臭也可能患有牙周炎,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长期的牙龈炎和牙周炎导致牙齿脱落和对身体健康造成隐患。

 

    刷牙是预防牙周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不过“有的人刷了一辈子牙,都不会刷牙。”杨教授特别提醒大家,刷牙要选择软毛、小刷头的牙刷。牙齿和牙龈交界的部位是刷牙的重点部位,刷毛一半放在牙齿上,一半放在牙龈上。牙刷毛应与牙面呈45度角,原位颤动,不要横向刷,要面面俱到。刷牙后用牙线清洁牙缝,再用清水进行漱口,“每天要给牙齿多留一点时间。”老人刷牙时不要用力过猛,要顺着牙缝方向慢慢刷,且刷牙的时间要长一点,可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人牙床萎缩,牙缝变宽,进食后牙缝容易嵌塞食物残渣,此时应合理使用牙签或牙线。牙签最好选用扁平木质的,使用时用力要适当,不要过猛过急,避免损伤牙龈。用牙线洁齿可用专业牙线或牙线签,将其压入牙缝,反复提拉,以清洁牙齿的邻面。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