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别把抽动障碍当成坏习惯

更新时间:2012-12-08 17:47:03

    抽动是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之一,通常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种。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躯干或四肢肌肉的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是累及发声相关肌群的抽动,使通过口、鼻和咽喉的气流发出声音。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综合征,常伴有注意障碍、多动、强迫或其他行为障碍。

 

  抽动障碍有三种 男孩患病率较高

 

  根据抽动障碍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三种类型,病程中可相互转化。

 

  抽动障碍病因不明,影响其发病的因素很多,主要与遗传、心理、神经生化和环境因素有关,可能是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年、男性、抽动障碍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

 

  抽动障碍的起病年龄以5~9岁最常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及伴随的心理行为异常。本病为慢性病程,病情波动,呈周期性缓解和复发。抽动障碍的首发症状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可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出现复杂、奇特的复杂抽动动作。秽语少见且具侮辱性语义,故诊断时现已不主张用“抽动秽语综合征”命名。

 

  抽动症状的频度和幅度起伏波动,时好时坏,可以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使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部分年长儿为避免别人耻笑或指责,出现抽动或发声后,可迅速以一另外的有意识的动作企图掩饰,结果反而又出现一些更为复杂的动作。

 

  抽动障碍患者普遍具有内向化个性特征,性格孤僻、封闭。多数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发生焦虑及抑郁,自控力差。有的患儿还可能表现出敌视心理倾向,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可能出现癔症性变态人格或偏执人格。约半数患儿共患其他精神行为障碍,例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和猥亵行为等。

 

  抽动症状多种多样 女孩常会掩饰症状

 

  抽动障碍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不少患者仍被长期误诊为诸如慢性咽炎、气管炎、眼结膜炎、慢性鼻炎等躯体疾病。部分轻症患者,特别是女孩,对抽动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掩饰能力,早期可能难以诊断。

 

  短暂性抽动障碍:大多起病于5~7岁,运动抽动首发部位常为面部某肌群,如挤眼、皱眉、努嘴、呲牙、咬唇、摆头、耸肩等,症状此消彼现,并逐渐向上肢或下肢发展。少数患者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如清嗓子、咳嗽、擤鼻或哼哼声。抽动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紧张不安、情绪烦躁或患躯体性疾病时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

 

  本型症状较轻,治疗效果较好,有部分病例症状可自行缓解。

 

  慢性抽动障碍:本型主要表现为简单的或复杂的运动抽动,或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或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抽动。抽动症状除出现在面部、颈项、肩部肌群外,还常出现啊上下肢、躯干,症状发生频繁,并且持久,往往超过一年。有少数患儿仅表现为单纯慢性发声抽动。

 

  本类型症状重,对患儿学习、生活影响较大,治疗反应较前一种类型差,不易完全控制。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症状表现常从面部肌肉轻微抽动开始,渐渐波及颈、肩、上下肢、躯干,可形成多部位复杂抽动。有的患儿抽动及突然冲动性动作同时存在而表现为奇特的姿势和动作,如踢腿、下蹲、弯腰、走路旋转、不可克制地冲动性触摸物体及他人,或拍打、刺戳动作,严重者有自伤行为。发声抽动与运动抽动同时存在,表现为单音喊叫,如像动物一样的叫声、无意义字句或为重复刻板的秽语和模仿言语。症状大多表现频繁,强度大,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约半数患儿伴有活动过度、注意短暂、任性冲动、学习困难和其他形式的情绪紊乱。

 

  本类型为缓慢病程,症状时好时坏,并且时常交替出现。经治疗多数病例症状可改善,但治愈较困难。

 

  治疗首选对症用药 短暂性抽动疗效好

 

  治疗抽动障碍,首先是针对抽动障碍选用药物治疗。除药物治疗之外应配合心理治疗,并帮助家长及老师理解患儿的抽动是一种病,而并非他们有意的乱动、出怪样或不专心学习。对他们要不歧视,也不过分关注。过分注视他们的冲动或阻止或强行要求他们控制自己,反而会加重他们抽动的频度和强度。除了个别症状严重者或自伤者需要适当的休息治疗外,一般不需要休息治疗。

 

  短暂性抽动障碍治疗效果较好,有部分病例症状可自行缓解。慢性抽动障碍治疗反应较短暂性抽动障碍差,不易完全控制。Tourette综合征病程迁延,症状时好时坏,时常交替出现。经治疗多数病例症状可改善,但治愈较困难。

 

  抽动症的中医病机解释很多,主要包括禀赋不足和五志过极等,长期饮食失节、恣食甘厚,可酿生痰热、扰动肝阳,进而成为诱发抽动症的病因之一。针对上述理论,采取滋肾育阴、平肝息风、开郁化痰、清心安神等成为小儿抽动症的基本治法。中医辨证论治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缺乏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治疗实践的证据。

 

  常用药物的用法及副作用

 

  氟哌啶醇:开始剂量小,而后逐渐增量,每日总量为1.5~8mg,同时可服用抗震颤麻痹药(如安坦)以减少副反应。常见副反应为嗜睡、乏力、头昏、便秘、排尿困难。可适当减少剂量和对症处理。

 

  哌迷清(pimozide):对氟哌啶醇无效者中70%有效,对心脏副作用较氟哌啶醇为多见。服药过程须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泰必利(tiapride):疗效略逊于氟哌啶醇,副反应较氟哌啶醇为轻,易为患儿接受。但见效稍慢,一般于服药后1~2周见效。主要副反应有头昏、无力、啫睡。

 

  可乐定(clonidine):对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者有较好疗效。主要副反应为嗜睡、口干、头昏、血压降低、失眠,少数可发生心电图改变。服药时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做心电图检查。

 

  阿立哌唑:为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系多巴胺系统稳定剂,试用于治疗抽动障碍患者,已经显出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失眠、嗜睡、易激惹和焦虑等。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