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蜱传疾病不可忽视

更新时间:2012-12-08 18:12:23

    河南省卫生厅2010年9月8日通报,该省信阳发现数百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其中18例死亡。同期多家媒体报道称,这些病例由于被当地“毒虫”——蜱叮咬而传染。并展示了这些蜱的照片。由此,小小的蜱虫以及由蜱虫所传播的疾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9月9日,本报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研究员。   徐建国介绍,蜱仅次于蚊,是世界上第二种最常见的可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可传播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常见的蜱传传染病包括播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埃里克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蜱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叮咬人时,可通过血液将病原体传给人,引起发病。林区、丘陵地区的蜱较多。蜱传疾病的发病时间往往和蜱的生活周期有关。蜱通常在6~8月比较活跃,因此蜱传传染病的发病高峰也往往在6~8月。通过蜱传播的多种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很相似,如斑点热、埃里克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的临床症状很相似,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很难鉴别。严重时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2006年才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通过蜱传播的传染病。2006年10月中旬,安徽一农村妇女被蜱叮咬后发病,在临终抢救阶段的密切接触中,通过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染了5名陪护亲属和4名医务人员。后来经过多家单位的努力,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通过蜱传播的新发传染病。通过对病原学和血清学结果的双盲验证,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深入挖掘和犀利分析,最终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美国医学会杂志2008年发表了研究论文,编辑部配发的评论认为,论文的重要意义是“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以人传人”。由于这个发现,卫生部颁布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要求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高发地区医务人员强化护理和抢救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减少发病和死亡。     徐建国说,必须指出,对这些蜱传疾病,大多数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最好的办法是做好防护,避免蜱虫叮咬。居住在丘陵和林区的农民要特别注意家畜携带的蜱。调查发现,牛、羊、狗、猫等和人接触密切的动物,往往携带很多蜱。由于人的农业或生活活动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要特别注意自己周围动物的清洁问题。此外,到上述地区旅游访问时,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包括扎紧裤脚、袖口,喷洒或涂抹防虫剂等。虽然蜱的分布很广,但也没有必要恐慌。只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就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徐建国指出,蜱媒传染病在全世界分布很广,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斑点热、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巴尔通体病等在我国已经发现多年,血清阳性率也很高。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被忽略了,以至于医生也不知如何诊断和治疗。譬如,我国近年发生的斑点热暴发,一度难以诊断,其实该病已经存在多年了。还有一个例子是莱姆病。1986年,我国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莱姆病。目前已在29个省的人群中报告发现了该病分布和存在,并通过病原学研究证实,有18个省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徐建国说,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复杂,适合许多种类蜱的自然繁殖。实际上,许多蜱媒传染病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存在已经非常广泛。然而,无论是家畜带蜱,还是被蜱虫叮咬,都常常被看作小事。此次河南蜱虫叮咬致人死亡事件是一记警钟,它警示我们,蜱传传染病的问题不能再被忽视了,应该放在卫生防疫的重要位置。医疗与疾病控制机构要紧密携手,注意及时发现、治疗和防控蜱媒传染病疫情。   根据蜱生活周期,入秋后蜱虫的活跃程度将逐渐下降,蜱媒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也将随之下降。徐建国称,秋季天气渐凉,于蜱生殖繁衍不利, 应该不会引起大的蜱传传染病的流行。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