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国性病疫情:80%为老年人惨遭梅毒毒手

更新时间:2012-12-16 04:01:07

摘要: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遇到梅毒患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程喜平说,医院几乎每天都要上报一例梅毒的患者。

  梅毒一度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然而,近几年来,住院或手术患者做梅毒筛查时,常常在医院里被确诊。皮肤性病科专家称,感染梅毒后患者通常没有不适的感觉,很难及时发现,而三年后就进入晚期梅毒,引起全身重要脏器的病变。专家强调,如果能够早期发现,使用青霉素治疗,大部分患者其实是能够治愈。

  梅毒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遇到梅毒患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程喜平说,医院几乎每天都要上报一例梅毒的患者。

  据广东省卫生厅网站公布的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梅毒发病数为46742人,而2010年的发病率为40410人,全年发病率增加了6.88%;而2012年前7个月梅毒的发病数为30465人,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3039人。据数据统计,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丙肝。梅毒长期处于第二位。

  程喜平说,在几十年以前,我们甚至以为消灭梅毒了,就连教科书对于三期梅毒的内容都很少,以至于很多临床医生都不了解晚期梅毒的症状。然而,近年临床常见三期梅毒,这说明这些梅毒患者已经感染了很长一段时间,梅毒螺旋体损伤神经系统、心血管、骨骼等。

  三期梅毒80%为老年人

  梅毒是性病的一种,而且它是一种很特殊的性病。程喜平说,感染上梅毒螺旋体后,身体并没有症状,一期梅毒多数为硬下疳(在外阴部分单个或多个的无痛性的溃疡,有一定的硬度),但一周后硬下疳就消退了;疾病就进展到二期梅毒,这个时期患者根本没什么自我感觉,典型的就是手脚掌上出现铜褐色的疹子(俗称玫瑰疹),但是不痛不痒,持续15-21天疹子就消退了。

  由于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很多患者往往会忽视了就诊。程喜平说:“在临床上已经很少见一期梅毒了,现在确诊的多是三期梅毒,说明这些患者感染梅毒已经超过3年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80%的三期梅毒患者是老年人,比如住院做手术时,之前给患者一查梅毒是阳性,再给其老伴一查也是阳性;也有的在神经内科,患者突然丧失意识,一检查才发现是神经梅毒。梅毒病原体是螺旋体,它侵入人体之后,可能会侵犯多个器官系统,比如心脏、神经、骨骼、肾脏等引起一系列的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青霉素是梅毒特效药

  梅毒的诊断很简单,治疗也不会很困难。程喜平说,通过梅毒抗原特异性检查(TPPA)和梅毒非特异性抗原(RPR)就能确诊,140元即可做这两项检查。

  梅毒的治疗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最常用的是青霉素,最安全有效的是苄星青霉素,叫长效青霉素,一周一次打针,大概需要打三次,治疗费用不会超过100元,绝大多数梅毒都能治愈。

  然而,由于人们对梅毒治疗的不了解,导致被骗的个案也较多。陈先生在几个月前体检时发现梅毒,他自己也知道是什么感染的,觉得很丢人,就按广告的宣传去了某民营医院,医生当时就告诉他一定要治疗,不然后果很严重,于是第一天治疗打了几针就花了几百元,第二天他又去看医生,此时治疗的价格就涨了,治疗费上千元,就这样连续治疗了一个月,然后医生告诉他可以不用每天来了,可以隔天来,或者一周两次,由于治疗费用实在是贵得离谱,在化验报告“阴性”之后停止了治疗。后来他去正规医院复查,梅毒RPR尚未转阴,而他却已经花了几万元。专家表示,即便是神经梅毒,用1500万的青霉素连续注射半个月,也能有效地治疗此病,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的驱梅治疗大概费用就是一千多元而已。

  梅毒初期症状

  感染后2-4周出现硬性下疳,大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男性在冠状沟、阴茎、包皮等;女性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开始为一丘疹,迅速破溃成红色小溃疡,圆形,上附少量浆液性分泌物。

  TIPS

  梅毒治疗过后,定期的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查三年,第一年每三个月查一次,频率会越来越低,一年以后,情况比较稳定的话,第二年考虑半年查一次。这样密切的复查,目的就是及早发现那些未清除的梅毒螺旋体,以防止其损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等重要器官。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