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性乱”比例高 “恐艾症”易袭高知人群

更新时间:2010-09-21 15:54:53

  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感染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尽管如此,对普通百姓来说,艾滋病一直让人讳莫如深。“艾滋病”从来便是一个黑色的词,在大部分人眼里,它与性乱、吸毒、卖淫嫖娼、死亡等字眼相关联,那是一种比“癌”更加恐怖的致死疾病。更严重的是,根据调查,在知晓感染者身份之后,有四分之一的工作者,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和教师都持有负面和歧视的态度,艾滋病病人要承受的不只是疾病本身,还有身上因为受歧视而套上的枷锁,他们无法向周围的人坦白,无法公开身份,大部分人无法接受正规的治疗。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每到此时,有关艾滋病的新闻铺天盖地,关注度达到最高峰。但我们期望,关注艾滋病、关爱艾滋病病人,不只是在这一天;我们期望,有一天艾滋病也能如同感冒一样被普通看待。毕竟,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们来说,他们既不希望被人们遗忘甚至歧视,也不希望被人过多地关注,他们想得到的只是正常的对待。

  此次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项目,由39健康网发起,通过科学方法对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力求通过客观、科学、严谨、专业的调查手段与统计、分析方法,体现本次调查的专业性、权威性,同时结合39健康网自身在健康行业中的专业特性,针对队艾滋病认识的不当之处以及如何正确远离艾滋病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和专业建议。本次调查数据在经过筛选统计之后绘制成表,由39健康网行业专家撰写《2009年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报告》,并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研单位及个人使用。


  一、“性乱”人群比例高 艾滋病在身边

近半人有过“危险性交”经历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友中,42%的人承认最近一年自己曾与性工作者或者临时性伴侣发生过性关系;58%的人表示自己最近一年没有发生临时性关系。

  所谓的高危性行为, 是指有可能传播性病、艾滋病的性行为的统称。一般指无保护(安全套)的肛交、阴道交和口交等。专业的说法可以认为是有体液交换和粘膜接触的性行为,在这种行为时,病毒或病菌会进行传播,所以称高危性行为。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风气的逐渐开放,性道德的逐渐宽松,相当一部分人群的性伴侣数量增多,性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一部分人可能拥有多个性伴侣,婚外性伴侣或者高危性行为,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染的重灾区。

超过三成人认为安全套防艾滋“不太可靠”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友中,51%的人认为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11.5%的人认为不能;32.5%的人认为安全套预防艾滋病,不太可能;5%的人表示不清楚安全套到底是否能有效预防艾滋。

临时性交 安全套不是“必须品”?


  调查显示,除了30%的人表示没有与性工作者或者临时性伴侣发生性关系外,46.5%表示自己在与性工作者或者临时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肯定会用安全套;19.5%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会用安全套;也有4%的人表示从来不用安全套。

  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避免通过性行为传播的有效方法。从15世纪起使用羊肠安全套预防梅毒,到现在由橡胶制成的安全套,安全套在防止性病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艾滋病也是如此。正确使用安全套基本上可以认为能100%预防艾滋病,但有些人没有坚持性生活全程使用,或者由于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套导致安全套破裂,这样实际上没有完全发挥安全套的作用。对于无法100%预防的问题,广州市艾滋病防治所王晔副主任这样认为。对于因为安全套的乳胶分子间距可能会大过一些病原体的大小,因此会有病原体通过安全套造成感染,国外也有过报道,但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极端的案例,不应据此怀疑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和性病中的巨大价值。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陈谐捷主任同样认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体液的交换。如果其中一方患有艾滋病,那么他(她)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都会含有艾滋病病毒。安全套虽然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也并不排除性生活中安全套破裂、安全套脱落等情况,使得双方生殖器暴露在高危病毒之下。而且性生活中,双方生殖器官摩擦,很容易造成难以发现的粘膜破裂或者皮肤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发生体液接触,从而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陈谐捷主任表示:坚决反对“性乱”这种行为,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不确定避免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能够大幅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而且使用中,要高度注意安全套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同志”之间的肛交,避免在性生活中出现安全套破裂、脱落等情况,从而使得“高危性行为”的危险降到最低。 第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