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歧视比艾滋病魔更要命

更新时间:2010-09-21 15:55:32

  艾滋病感染者。由于受到歧视,他们有的人绝望地选择结束生命,有的人被亲人丢弃在山里自生自灭。其实,我们的一个拥抱、一次握手,甚至是一个友善的微笑,都有可能帮助他们坚强地活下去。

  “艾滋家庭”选择乐观——

“恐艾”也是病及早心理治疗

  “姐姐一直在帮助我”

  11月24日,记者来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艾滋病科,见到来自钦州的梁敏(化名)和她3岁的女儿。

  梁敏的悲痛一定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几个月前,3岁的小女儿因肺部感染入院,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医生建议她和丈夫、大女儿一起接受检查。结果,这个四口之家无一幸免,全都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

  尽管如此,记者在梁敏脸上却没有看到绝望。相反,她还很爱笑,说话的语气也很轻快。她告诉记者,这次住院是因为小女儿鼻腔、口腔、肠道都有出血症状。经检查,女儿的血小板和血色素指标都很低,所以凝血功能变得很差。经过两周的治疗,女儿的情况已有明显好转。

  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但是由于国家的免费政策,梁敏和丈夫现在都已经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来南宁之前,她领了3个月的药,每天按医嘱服药,同时照顾生病住院的女儿。丈夫则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到广东打工去了。

  相比其他的艾滋病感染者,梁敏一家又是幸运的。周围的亲戚都知道他们一家患病的事,但没有人对他们“另眼相看”,尤其是梁敏的大姐。梁敏说:“这段时间我大姐一直在帮助我。”小女儿这次到南宁住院,前后已经花了5000多元,这些钱都是她大姐给的。亲情的温暖给了一家人很大鼓舞,说到今后的打算,梁敏说,过段时间她也打算出去打工,跟丈夫一起赚钱养活两个孩子。

  最害怕亲人遗弃——

  “一个电话让他结束生命”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主任黄绍标是广西最早从事艾滋病治疗的医务人员之一。经他的手,治疗过许多的艾滋病人,在他的眼中,也看到过一幕幕人间悲剧。

  2002年,当时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还不多,艾滋病往往与恐惧、羞辱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那一年,黄绍标遇到了一个发生机会性感染的艾滋病人。当时,那个病人反复咳嗽、发烧,在一家县级医院一直治不好,病人的哥哥带他来到南宁,最后找到了病因——艾滋病。

  黄绍标想尽了一切办法治疗那位病人。半个月后,原本卧床不起的病人能自己下地走路,也能出院了。可是黄绍标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病人回去以后,竟被他哥哥遗弃在后山的一个茅草屋里,让他自生自灭。为什么原本带弟弟苦苦求医的哥哥,竟在弟弟康复后将他遗弃?黄绍标认为,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歧视。

  黄绍标说,比起疾病本身,病人更害怕的是亲人会因此疏远、遗弃他们。许多病人都对他说过这样的话:得了这个病,对死亡已经不那么害怕了,最怕的是无法在这个社会生活下去。几年前有一个病人,入院时心态很乐观,一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一天晚上,他接到了父亲打来的一个电话,第二天一早就自杀了。医务人员估计,这是因为病人的父亲无法接受儿子患艾滋病的事实。

  过度关怀适得其反——

  “他们担心拖累家庭”

  多年从事艾滋病治疗,黄绍标有了一个经验:有家属陪伴、支持的病人,往往都会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的效果也更好。病人患病后会变得非常敏感,亲人一些细微的变化也会让他们不安。曾经有一名小伙子,在母亲的陪伴下前来治疗。刚开始他的情绪很稳定,后来他们带来的钱用光了,母亲要回家筹钱,他也坚持要出院——他怕母亲会把他丢在医院里,一去不返。

  关爱对艾滋病人来说是一剂良药,但黄绍标认为,如果过度关爱,会起到反作用。他遇到过一个病人,很听医生的话,每次都按时回医院拿药,可是药却从来不吃。原来,他患病后妻子一点也没嫌弃他,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不让他做任何家务。他的负罪感越来越深,想一死了之,让妻子彻底解脱。

  黄绍标说,对待艾滋病人,应该怀着对待正常人的心态,不要把他们当成病人,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他们会担心自己拖累了家庭。

  从2002年起,黄绍标从每年接诊几个病人,到如今一年治疗800多个病人,变化的不仅仅是病人的数量,还有大家对艾滋病的态度。尽管艾滋病人获得的生存环境越变越好,但是歧视仍然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公众和政府的更多努力。

  推荐阅读>>>关于艾滋高危人群的故事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39健康网艾滋病频道

(实习编辑:吴春丽)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