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中药治疗小儿外耳湿疹30例

更新时间:2010-09-21 16:08:34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一般资料

  本组30 例均为门诊患儿,男18 例, 女12 例;年龄1 个月~ 2 岁,病程1~ 2 天。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渗出者19 例,皮肤干燥者11 例;部分患儿既往曾外用激素类药膏及其他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基础方:苦参50g,黄连20g,马齿苋20g,蛇床子20g, 白鲜皮30g,地肤子20g, 蒲公英30g。皮肤糜烂、黄水淋漓渗出多者加防风15g, 枯矾20g 水煎外洗,然后外用青黛散调敷以清热除湿;干燥明显者,加用菊花60g,玉竹50g,白及20g,改蒲公英为60g, 水煎,待药液微温外洗患部并湿敷。有脓痂者,外洗后,再用双黄连注射液湿敷创面。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皮损及瘙痒消失; 好转:皮损及瘙痒明显改善, 无新皮疹出现;无效;用药后皮损无明显改善。本组30 例患儿中痊愈21 例,好转8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达96. 7%。其中最短者用药2 天即治愈。

  体会

  中医将本病称为“旋耳疮”,又称“月蚀疮”,因其皮损常旋绕耳部发生故名。如病损扩散蔓延至头、颈、面等处,则称之为“黄水疮”。本病多发于2岁以内婴儿,其致病原因复杂,中医认为多由内有胎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两者蕴阻肌肤而发病。西医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营养失调、消化不良、肠寄生虫、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祛风止痒为主。本组所用外洗方中苦参、黄连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泻火解毒;马齿苋清热解毒;蛇床子祛风燥湿,善治湿疮;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地肤子清利湿热而止痒;蒲公英清热解毒,以泻火热。婴儿皮肤角质层薄,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外洗收效甚佳。中药外洗毒副作用小,患儿易于接受,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实习编辑:王俏茹)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