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如何能够让癌症远离你

更新时间:2010-09-21 10:14:55

  “恐癌症”流行 预防是正途

  网上调查显示,接近六成的网友对于癌症表示“非常怕”,近三成的网友表示“一般怕”。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癌症的宣传非常多,一方面让公众对癌症越来越重视了,但另一方面,也让一部分人谈癌色变,对癌症的恐惧与日俱增。

  网民最关注环境污染因素

  虽然专家们均表示目前癌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晰,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癌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素和个人健康问题非常相关。网上调查显示,网友对于生活因素的重视度排序依次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生活压力、吸烟、装修污染、酗酒。

  公众对于环境污染因素最为担心,专家表示部分癌症确实跟生活环境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比如食管癌,目前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生2/3是由环境生活因素引起。我国的河南临县是食管癌的高发区,经过专家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当地的饮水中缺少微量元素硒,同时亚硝胺这种化学致癌物普遍存在,专家认为这同当地居民食管癌高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多年的改善饮水和营养干预措施,并配合健康生活习惯的宣传后,当地食管癌发病率已有所下降。

  肝癌的发生与饮水污染有密切的关系,长期饮用沟塘水者肝癌发病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微囊藻毒素损害肝脏。此外,膀胱癌、前列腺癌、肺癌等也同环境因素非常相关。

  专家最强调改善生活习惯防癌

  食品安全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是癌症专家最强调的预防措施。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基本一致,在粮、油和食品受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与死亡率也高。同时,多位食管癌专家表示,常吃腌制食品、霉变食品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除食品安全因素外,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导致了癌症发病率的节节攀高。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摄入过多,新鲜的蔬菜水果吃得不够,身体的运动量也在急剧减少,造成肥胖人群大量增加,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发病率居高不下。乳腺癌预防首先就是要改变饮食习惯,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此外,调查显示生活压力的危害也已经开始被公众所重视。不良情绪会助推甚至诱发癌症,尤其在乳腺癌、胃癌方面表现突出。但吸烟的危害在网民调查中排名比较靠后,吸烟是几十年来已经被多个领域的研究证实,与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宫颈癌和肾癌等相当多的癌症都有着密切相关性,公众对此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感染因素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当被问到你觉得哪些健康问题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时,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情绪管理不善排在首位,其后依次是基因携带、抵抗力差、持续的感染、小病不治;而针对10个癌症领域的近30位癌症专家的回答中,最关注的问题是感染因素和癌前的一些疾病。

  我国肝癌病人中95%以上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淋巴瘤最明确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感染因素;宫颈癌是目前已被证实的由HPV病毒感染导致的癌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人类感染率最高的慢性感染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胃癌的“致癌因子”;近十年来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认为C型RNA肿瘤病毒与人类白血病有关。此外,食管癌、膀胱癌等领域的专家也提出感染因素不容忽视,各种类型的肿瘤基本上多是因为外界感染导致了人体内部的变化,只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究竟是哪种物质。

  小病不治的“致癌能力”网民重视不够

  “小病不治”在网民调查中排名最后,但是多位专家均表示癌症不是孤立发生的,人体疾病发展到癌症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如果能在小病逐渐恶化成大病以前治好,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预防肝癌首先要从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开始,已经感染的患者应该定期检查,预防肝硬变;预防食管癌要从预防食管炎开始,注意饮食不能过烫、过急、过粗、过硬,如果食管长期受到刺激,不排除发生食管癌的可能;预防结直肠癌要从良好的排便习惯开始,长期便秘不利肠道健康;预防宫颈癌要从预防宫颈炎开始,急性宫颈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便会转化为慢性宫颈炎,其中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危害远比想象的严重,长期不治可导致不孕甚至宫颈癌。

  预防消化道肿瘤应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少吃腌制、熏制、油炸食品,不吃霉变食物,不吸烟,少饮酒。一旦出现上腹不适、消瘦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实习编辑:邝丽琼)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