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得了肾炎 我们经不起折腾

更新时间:2010-09-22 12:38:24

  赵先生正值不惑之年,事业如日中天、家境富裕。近半年自感体力有所下降,但未在意。一次偶然发热就诊,一检查,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已被损毁了70%以上,即进入所谓氮质血症期。而且发展较快,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血肌酐(一种评估肾功能的检验项目)比第一次检查升高了2倍多,达到420微摩尔/升。

  为什么会如此?病人及其家人感到突然。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很有启迪。整理成文,不无裨益。

  才半年就变成了慢性?

  人体的肾脏有着巨大的代偿潜力,两个肾脏切掉了一个,只留下50%(即一个),仍能担负人体所需的全部生理功能。从疾病角度看,病变毁坏了肾脏功能的一半,人还可以保持正常的功能水平,因而不会表现出不舒服症状,当然也不会引起注意。其实,赵先生早已有肾炎,只不过不自知而已。因此,自认为健康的人也应定期检查尿液常规。这样将会在发病早期便得到发现,及早防治。

  “积极”治疗修成恶果

  据赵先生说,当发现疾病时,求医可谓积极,亲朋介绍的“名医”和广告上的“教授”都尝试过,西药、中药都用过,结果肾脏越来越差,真叫病家心急!应知道,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本逆转病变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即肾功能损害将会不可逆转地逐渐加重。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保护肾脏,尽量延缓肾功能下降的进程。

  各种各样的药物中,有一些是有程度不同的肾毒性的,不慎在配方中使用了,可能在未得到治疗效果就先受其害,包括中药也如此。回顾赵先生的用药过程,曾使用木通、防己这两味中药,是否取其利尿作用难以评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味中药都有肾毒性,这种配方组合是不利的。医生用药有一条基本原则:不能用有肾毒性的药物。赵先生的病情恶化得如此快,恐怕与一误再误有关。

  怎样延缓肾损坏的进程

  这是一套综合性措施,不是某一种药便可达目的的,而且要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概括地说,从几方面着眼进行调整。

  饮食和生活

  饮食的控制对于延缓肾炎的进展是关键的一环。很多医生在给肾炎病人开的处方中会写道:低蛋白低磷饮食。病人对此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做起。

  食物营养素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荷,加速肾功能恶化。但过少又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一般而言,每日摄入的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0。5克蛋白质计算为宜。但肾功能尚好者可适当增加,肾功能越差,控制越严格。在普罗大众,恐怕不易做到准确计算食物中的蛋白含量,但必须牢记,蛋白质切忌过多。日常家庭饮食所含的蛋白质已略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不必再加“营养”。此外,适当兼食一些豆类和蔬菜水果。其次是盐,原则是盐必须有,但不宜咸。从理论上说,人体每日需盐9~12克,在肾炎或肾功能不全者,有5~6克便足够了。记住:除非是严重水肿或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否则戒盐是不应该、有害的。用“代盐”替代食盐是错误的。生活平淡、恬静,适当活动,以静为主,这是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

  控制血压

  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应用药物给予良好控制,务求平稳,服药不要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要知道,血压时高时低对肾脏不利。血压高了,不行;过低,也不行。

  保持大便通畅

  粪便可帮助排泄一些尿毒素。用一些中药清热轻泻剂可帮助从粪便中排泄尿毒素。中成药肾衰宁(其中含大黄等中药)服食方便,避免了长期煮中药的麻烦。但服用这类通便制剂要注意大便状况,以每日2~3次软便为宜,大便次数过多或稀便都不好。

  其他治疗因人而异,不胜枚举。宜根据病情由专科医生指导使用。但用药须有的放矢,越简练越好。相反,用药杂乱无章,或道听途说乱投药石,多会招致药源性肾损害的反效果,慎之慎之。

  舍近求远,值不值得?

  有患者问:病情那么复杂,用药又那么讲究,病人到大医院留医治疗,好吗?前面谈及,肾炎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只是保护性而无特效方法;治疗须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是终生的,而且治疗药物必须根据病情经常进行调整。因此,在大医院留医只能解决疾病的诊断问题,以后还得依赖就近的医院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调整治疗。一般来说,在确诊病情以后,只需在当地医院(若当地医院没有开设肾病专科,可到上一级的医院)定期进行监测,根据病情的发展调整用药或治疗方案即可。何况,远途就医除经济上负担加重外,舟车劳累、生活条件和环境的转换,都会是病者的一种负担,甚至会有不利的影响,故应三思而后行。

(实习编辑:陈莹)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