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养心护心 推崇高钾低钠饮食

更新时间:2010-09-23 02:25:52

  近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对外公布了《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超过93%的国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其中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居民普遍饮食过咸,食盐摄入量偏高。专家认为,吃得太咸,会水钠潴留,容易引起高血压,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专家提醒,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应多吃色彩鲜艳的蔬果,少吃食盐以及精加工的食品。

  吃得太咸可引起高血压

  虽然南方人在饮食上崇尚口味清淡,喜欢白灼、清蒸等烹调方式,但据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城市居民每日摄入食盐8.7克,依然比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日6克的标准高出45%。

  “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存在直接的关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黄辉说,“钠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正常人钠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吃得过咸,摄入太多盐分,肾脏排不了那么多的钠,为保持钠在血液中的浓度不变,我们需要多喝水,而补充水分又使得血液中的水分也相应增加,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水钠潴留”,好比一个气球里装满了水,水越多,就会对气球产生越大的压力,这就是摄入过量的钠而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同时,由于血容量大,对心脏负荷加重,如果本身血管狭窄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诱发冠心病。

  由于居民吃得越来越咸,广东省的高血压防治形势严峻,根据2007年广东省首次“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广东省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7.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高钾饮食可降血压保护血管

  营养专家推荐,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克。可实际上,大部分人没有办法做到,黄辉说,在口味重,吃盐多的地区,特别已经有高血压的患者,我们推荐高钾饮食。因为钾的作用主要就是当人体摄入之后,能够促进钠的排出,另外,通过钾可以软化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钾呢?黄辉说,一般人群而言,每天摄入的钾为2克左右,而一公斤食盐中仅含有0.08克,吃食盐显然是不能补充钾了。因此,我们需要在食物中尽量摄入钾元素。“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钾,但蔬菜和水果是最好的来源,黄辉认为,色彩鲜艳的水果,比如香蕉、橙子、橘子、柿子等富含钾元素,另外,深色绿色蔬菜也富含钾元素,比如西兰花、菠菜、芹菜、苋菜等。通常,我们一天要摄入1斤左右的新鲜蔬果,才能满足我们对钾的需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高钾饮食,黄辉说,像尿毒症患者就对钾有禁忌,因为肾脏排不出过多的钾,当身体内潴留的钾超过6.5克时可能引起心脏骤停。另外,肾功能受损,正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安体舒通的患者都不宜补充太多的钾元素。

  Tips

  高钾低钠饮食的

  生活小窍门

  ★高钾食物:

  每100克食物中含量高于800毫克以上的食物有:赤豆、杏干、蚕豆、扁豆、冬菇、黄豆、竹笋、紫菜等。

  (1)蔬菜类:深色蔬菜类(尤其是红苋菜、绿苋菜、空心菜含量高),另有海带、胡萝卜、香菇、花椰菜、菠菜、海带、土豆等。

  (2)水果类:香蕉、番茄、柿子、橙子、芒果含量最高。柑橘、苹果、杏、哈密瓜、樱桃、木瓜、葡萄含钾也较多。

  ★低钠饮食:

  我们很有必要知道自己每天究竟摄入了多少盐。建议市民买一包盐(500克),一家三口吃了多少天,计算一下,就能知道全家的摄盐量是否超过18克的限量。

  (1)如果使用酱油、大酱调味,就应相应减少食盐的投放量。20克酱油或大酱的含盐量约为3克。

  (2)改变用盐习惯,烹炒和煮熬时不加盐,出锅后将盐未直接撤在菜肴的表面和汤里。或者学学西餐的吃法,煮汤、烧菜都不放盐,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再去加盐调整。

  (3)尽量少购买和少吃腌制食品和熟食,像蒜香骨、盐?h鸡、腊肉、烧肉等均含有十分高的盐分。黄辉认为,经过精细加工后的食品,比如饼干、蛋糕、火腿肠,其含盐量要比鸡蛋、馒头等食物增加5-10倍。

  (4)重口味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可以改变的。黄辉认为,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家烹饪的时候,少加盐,让菜清淡些。如果能有意坚持,经过一二个月,90%以上的人都能适应低盐饮食,这就好比吃惯了东北菜的人来广州吃一两个月的粤菜,回去之后还吃不惯“小鸡炖蘑菇”了。

(实习编辑:李杏)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