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留神“发动机”突然熄火

更新时间:2010-09-23 02:26:00

  专家呼吁有心悸、胸闷、晕厥等心律失常症状的人群要尽早检查确诊

  2005年7月,以出演毛泽东而闻名的特型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终年68岁;同年8月,著名喜剧小品演员高秀敏在家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去世,终年46岁;2006年12月20日上午9点,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终年72岁;2007年6月23日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

  秋风渐紧,寒潮频袭,又快到心脏性猝死的高发季节。“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周宣传活动日前在京启动,10月30日成都市的相关宣传活动也在川大华西医院的牵头下正式开展,专家们希望通过医生和媒体的广泛宣传,争取今年冬天少几台“发动机”突然熄火。

  心律失常公众认识不够

  我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黄德嘉教授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病症,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次数不等的心律失常,但作为一种疾病更多见于有病变的心脏。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为:心悸、胸闷、晕厥等。调查表明,中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2.2%和44.48%。目前最常见的两种心律失常为房颤和心脏性猝死。我国目前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损害心功能,导致脑卒中,使致死率、致残率明显增加。

  在“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识普及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指出,“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公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控制率和治疗率更低,公众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日前也指出,由于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健康宣传教育,人们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心脏有问题早点做“检修”

  讳疾忌医、低估病情、缺乏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认知,使得许多本可以得到有效防治的患者死于心脏性猝死,这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演艺界名人、商界精英和年轻的知识分子。黄德嘉教授说,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明确诊断。也可通过识别高危人群,提高患者亲属和同事及全社会的救治水平,加以预防。在心律失常病人中,较为常见的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心律人群的5倍。心律失常人群中的另一个高危人群是冠心病人,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经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患者。这样的高危人群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及早选择和接受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一旦心律失常诊断成立,患者可以选择药物、导管介入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黄德嘉教授指出,公众对药物疗法比较熟悉,对起搏器等植入器材疗法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目前美国每年的心脏辅助设备植入量多达16万台,而中国只有近千台,这一差距背后的原因不光是经济上的,更因为认知度低、植入医师队伍不足,以及医保覆盖程度低等。研究表明,适应症患者尽早寻求起搏器和除颤器等科学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社会和医疗经济意义: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工作时间,避免心脏骤停带来的高昂抢救成本等。

  专家们同时呼吁,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医院、大型公共场所的应急救助系统;建立心律失常患者由基层医院至上级医院的绿色通道;建立国家级数据监控中心,从而积极推进“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习编辑:李杏)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