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婴儿胸部气体游逸致何病

更新时间:2010-09-23 09:40:30

新生儿胸部气体游离至一些组织、器官会导致一些特殊的疾病。如肺气漏综合征、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心包积气、气腹、气胸等。

  肺气漏综合征

  该症是指气体从正常的肺部气腔中漏出。

  正常新生儿生后有1%~2%发生气体漏出,可能是新生儿开始呼吸后造成胸腔负压过大。许多婴儿可以无症状或仅有呼吸增快。空气漏出的类型取决于气体从正常肺部漏出的部位,包括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和皮下气肿。临床上显著的肺气漏常易在有肺部实质性病变的婴儿中发生。因为他们的肺顺应性差,需要较高的压力扩张肺泡(如用呼吸机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或因为气道阻力增强(如胎粪吸入综合征中胎粪部分阻塞支气管的患儿)。

  肺间质气肿

  空气从肺泡中漏出,进入肺间质,淋巴组织或胸膜下间隙。

  肺间质气肿常发生于肺顺应性差的婴儿,如用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但也有自发性。可累及一侧或二侧肺部,在每侧肺中可局灶性也可弥漫性发生。如果气体广泛性漏出,可使肺顺应性突然下降,患儿出现呼吸状态的急剧恶化。

  胸部X线显示肺野有数个或多个囊性或线形透亮区,一些透亮区可拉长,其他可表现为增大的胸膜下囊肿,其直径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

  肺间质气肿可在1~2日内消失,或在X线上持续存在数周。部分患严重呼吸疾病和肺间质气肿者可发展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长期肺间质气肿的囊性改变可以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X线表现合二为一。

  治疗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呼吸机的吸气压力以利于肺的痊愈。尽可能降低吸气压力同时增加FiO2 常可达到适宜的氧合,但对弥漫性肺间质气肿伴肺顺应性很差的患儿是很难的或是不可能的。

  不同类型的高频呼吸机已用于威胁生命的或难治性肺气漏患儿。

  如果肺间质气肿在一侧很严重,患儿应向患侧卧位以帮助压迫患侧肺,这个位置可改善另一侧(抬高的)肺的通气。如果一侧肺非常严重,而另一侧肺则轻度受累或未受累,可试做鉴别性支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可顺利进入健侧或轻度受累一侧的主支气管。把患儿头部与颈部转向进行插管的对侧,支气管插管可顺利通过气管隆凸。当一侧支气管插管完成后,患间质气肿一侧肺的呼吸音可消失。支气管插管的位置可根据X线确定,并可证实未插管肺的完全不张。因为仅一侧肺在通气,呼吸机的设置和FiO2 需作调整。经过24~48小时,可将支气管内导管抽回气管,此时肺气漏可能已经停止。

  纵隔气肿

  气体漏入纵隔的疏松结缔组织中。

  患纵隔气肿的婴儿通常不发生呼吸窘迫的其他体征,但胸透可发现阳性体征。X线摄片(最好侧位)显示纵隔气肿将胸腺小叶抬高而远离心影。空气可窜入颈部或头部的皮下组织。皮下气肿无症状并自行消失。不需要治疗,但降低通气压力可能对肺愈合有益,并可防止气胸。

  心包积气

  机械通气可引起空气窜入心包腔而引起心包积气。如果是张力性的,可引起心脏填塞和急性循环衰竭,出现脉搏下降,脉压下降和外周灌注下降的结果。应先用头皮针迅速排出气体,然后行外科心包导管插入,可能挽救生命。

  气腹

  偶尔有肺漏气引起游离气体窜入腹膜后腔,再进入腹膜腔造成气腹。这个并发症通常并不严重且能自行吸收,但必须与由腹部内脏破裂所导致的气腹相鉴别,后者属于外科急腹症。气腹常在接受正压通气的患儿中发生,他们还有肺气漏的其他证据表明气体是从肺部漏出的。

  气胸

  是气体从纵隔气肿或胸膜下大泡破裂而逸入胸膜腔所造成的。

  尽管气胸有时是无症状的,但对有严重的肺实质性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而接受机械通气的婴儿,张力性气胸可危及生命。

  暗室内光导纤维光源透照单侧胸腔阳性,强有力地提示胸腔内有游离气体。如果婴儿情况稳定,治疗前胸部X线摄片能明确诊断。

  在患肺部原发疾病或使用机械通气的婴儿,须立即排除胸腔内的游离气体。急诊情况下,头皮针或血管导管与注射器可用于暂时排除胸腔内游离气体。确定的治疗是插入8号或10号French胸腔导管,并连接到持续吸引装置。复查胸部听诊,胸透和X线检查,可确定导管是否作用恰当。

  对无原发肺部疾患的婴儿,气胸仅造成轻微的呼吸增快或可能无症状,如果婴儿未发生窘迫,仅需要严密观察,等待其自行恢复。

(实习编辑:黄秀杰)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