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应该如何治疗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对慢性肾盂肾炎,首要的是寻找并去除导致发病的易感因素,尤其是解除尿流不畅、尿路梗阻,纠正肾和尿路畸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必须指出,只有找出并去除了存在的易感因素后,才能彻底有效治疗而不再发。多饮水,勤排尿,增加营养等非常重要。

  2.抗菌药物治疗 慢性期选用的抗菌药物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但治疗较急性期困难,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且易引起肾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治疗择优方案为:①常需2类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②疗程宜适当延长,通常治疗2~4周。若无效或复查中再发,可选用敏感药物分2~4组,轮换应用,每组药用1个疗程,疗程毕停药3~5天,共2~4个月。如上述长程抗菌治疗仍无效或常再发者,可采取低剂量长期抑菌治疗。临床常用磺胺甲?f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头孢氨苄(头孢立新)、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诺氟沙星(氟哌酸)等任一种药1次剂量,于每晚排尿后入眠前服用,可长达6~12个月,多可防止再发,对重新感染引起再发的慢性肾盂肾炎更为有效。③抗菌治疗的同时,特别在疗效不佳或频频再发时,必须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④急性发作期的用药同急性肾盂肾炎。

  复发者多在前次发病用抗菌药物治疗停止后6周内再发,其实质是上次治疗失败,故应另换敏感药物或改变治疗途径、方法和疗程等。重新感染则多在前次治疗停药6周后再发,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在调整药物治疗同时,需增强免疫功能。

  隐匿型慢性肾盂肾炎虽无临术症状,但细菌尿却持续存在,肾内炎症及肾功能损害也可能发生,尤其对孕妇、幼儿、尿路畸形和糖尿病患者,更应做抗菌治疗,以保持尿无菌状态。一般可选用前述药物1种治疗10~14天,无效或再发可调整用药再治,若仍无效或再发则可用长期低剂量抑菌治疗。

  合理选用中成药:根据不同证型,可合理选用中成药以配合治疗。

  (1)大补阴丸:功能:滋阴降火,滋补肝肾。主治:慢性肾盂肾炎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用法:10g,3次/d。

  (2)滋肾通关丸:功能:清下焦蕴热,助膀胱气化。主治:慢性肾盂肾炎属热蕴膀胱而证见尿闭不通,少腹胀满者。用法:6g,3次/d。

  (3)济生肾气丸:功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主治:慢性肾盂肾炎属肾阳不足者。用法:10g,3次/d。

  (4)右归丸:功能: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主治:慢性肾盂肾炎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

  (5)其他中成药如复肾宁、银花泌炎灵。

  3.康复治疗

  (1)坚持大量饮水,每2~3h排尿1次,可降低发病率。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用淋浴,要勤换内裤。

  (3)去除慢性感染因素,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妇科疾患、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等易发生尿路感染的疾病,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4)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和插管。

  (5)预防性服用抗菌药,可选用磺胺甲?f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氟哌酸)、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中的1种,如无不良反应,可再临睡前长期服用。

  (6)慢性尿路感染病人,要耐心按医嘱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即使症状消失后,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直至尿细菌培养多次正常后,或按计划治疗疗程结束后未再复发者,才可停药。

  (二)预后

  慢性肾盂肾炎如不伴有尿流不畅等复杂因素,感染容易控制而不易再发,病情进展缓慢,不易进入肾功能衰竭期;相反,复杂因素持续存在,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难以治愈,慢性期疗效更差,细菌尿持续存在并常再发,肾功能损害日渐加重,预后不良。

保健品查询
病例说明书
疾病名: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
就诊科室: 老年科 , 肾内科 , 泌尿外科
症状检查:
所属部位: 腹部 , 盆腔 , 全身
相关查看
[简介]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介绍
详细>>
[病因]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详细>>
[症状体征]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详细>>
[检查化验]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详细>>
[鉴别诊断]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详细>>
[并发症]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详细>>
[预防保健]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应该如何预防?
详细>>
[治疗用药]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应该如何治疗?
详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