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过敏性哮喘正不断上升

更新时间:2010-12-30 14:45:43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劳损过度时,过敏性哮喘还可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可猝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又宁说: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正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该病已成为常见病。

  这些症状不是感冒是过敏

  但是不少人对于过敏性疾病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刘又宁主任医师说: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明原因的咳嗽等症状时,很多人都会当做感冒来对待,其实这常常是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流鼻涕、打喷嚏很可能是过敏性鼻炎;不明原因的咳嗽,则可能是过敏性哮喘的持续性表现之一。

  当易感人群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时,就要就医,确认是否是过敏性哮喘。易感者在劳损过度时受过敏原袭击,哮喘还可能迅速恶化,出现血压波动、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可猝死。

  哮喘发作时如何处理

  当遇到哮喘突然发作时,刘又宁主任医师说,首先不要慌张。让患者面朝椅背坐下,俯身将双臂放在椅背上以便呼吸。然后,打开邻近的门或窗,让新鲜空气进来;解开领口,让颈、胸、腹部的紧身衣服放宽松,以利于呼吸;接着,给患者服用药物,目前常用的是舒张支气管的雾化吸入剂或粉剂。如果仍无好转,要及时送附近的医院救治。

  春夏是室内过敏高发季

  城市生活5个因素影响哮喘

  刘又宁主任医师说:春夏季是一年当中室内过敏最高发的季节,室内环境闷热潮湿,尘螨和霉菌等常见的过敏原大量繁殖,达到高峰。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过敏原,就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哮喘。最近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城市内的生活方式对哮喘的发生,有以下5个方面的影响。

  环境因素影响:空气质量差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有限的空气要供更多的人呼吸,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使室内外空气的质量严重下降;目前,大多数家庭都已住入密封性较好的楼房,室外活动的机会减少,从而导致新鲜空气呼吸范围减少;现代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各种有机化学物质释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也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敏感者哮喘发作。

  生活方式变化:宠物致敏原

  某些植物花粉或孢子对花粉过敏者来说,是重要的致敏原。而宠物的唾液、粪便、尿和皮毛鳞屑中,存在着许多导致哮喘的过敏物质。国外研究发现,70%以上美国家庭收养猫或狗,约10%的人可能对动物过敏,高达20%-30%的哮喘患者家中收养宠物。如果家人中有过敏者,最好不要养宠物。

  饮食结构变化:洋餐多不适

  某些人对国外食品不适应,尤其是牛奶海鲜生冷等,由此而产生食物过敏并导致哮喘的人也为数不少。另外,化学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也是过敏性哮喘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植物性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和特定营养物质,可能阻止或改善哮喘和其他过敏症状。胡萝卜、番茄汁和蔬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称为类胡萝卜素,其中部分可以转化为人体内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帮助调节人体免疫系统。

  精神压力增大:内分泌失衡

  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承受的压力增大,由此可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衡,从而引起哮喘。有的人因突然的情绪兴奋、紧张失落、精神创伤或激烈争吵等,也可能促使哮喘发作。

  药物因素:潜在危险

  大量抗生素等药物的运用,使病毒及细菌的抗药性增长,导致人的机体免疫力产生变化。同时某些药物本身也已被证实会引起部分患者哮喘发作,如阿司匹林、心得安、消炎痛、布洛芬等均具有诱发哮喘的潜在危险性。患有哮喘的人对这类药切莫滥用。赵宣

  本栏图片为清洁室内空气极佳的植物

  如何减少过敏性哮喘

  1、不吸烟,少喝酒,饮食以新鲜清淡为主,忌过酸生冷,不吃辛辣食物,少吃烹炸食品及海鲜。

  2、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过冷或过热的刺激。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勤晒衣被,多开窗通风,尽量减少空调使用,少去封闭而且人多的公共场所。

  4、减轻精神压力,适量降低期望值,不提倡工作加班加点,保持心理平衡。

北京日报)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