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孩子的情绪障碍表现在哪里

更新时间:2011-01-27 14:24:10

童年期的情绪障碍主要由社会心理因素所致与儿童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如遇有某些应激因素或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不当等导致的以焦虑紧张强迫恐惧或害羞等一类情绪障碍。患者自身感到痛苦,并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一般无器质性病变成年后很少出现神经症性障碍,病程多短暂目前除了个别的常发生于儿童期的病症如分离性焦虑症学校恐惧症以外一般还是沿用成人的诊断术语和诊断标准如儿童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和强迫症等从以上状况不难看出,童年情绪障碍的疾病概念、诊断标准分类比较混乱不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摆在儿童精神病学面前的任务。  童年情绪障碍-临床表现  1、儿童离别焦虑症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讲,焦虑情绪是儿童早期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核心。新生儿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反应而且都是与生理需要如饥饿、疼痛等密切相关。半岁前后就会出现对母体的依恋和对陌生人的怯生现象当跟所依恋的人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微笑、咿咿呀呀的说话声并且有安全感遇到陌生人或和母亲分开时则会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反应,即焦虑也可以这样理解依恋和焦虑是儿童早期情绪发展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安全的依恋有利于儿童正常发展减轻焦虑反应是促使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或学龄前期儿童与他们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照顾者)离别时出现某种程度的焦虑情绪都应视为正常现象。  只有当焦虑发生在儿童早期,对与依恋对象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情绪的中心内容时才成为儿童期离别焦虑障碍在严重程度上、持续时间上远远超过正常儿童的离别情绪反应,社会功能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儿童焦虑症中一种类型称分离性焦虑障碍当父母或抚养人离开时便会产生问题,如不能独自入寝,不能离开他们在外玩耍拒绝上学而要和父母或抚养人待在一起当硬要将他们分离时出现焦虑,此外,还可伴躯体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睡眠障碍。这种分离焦虑的原因不仅是现存的也可能是既往发生过的,也可能是对今后父母疾病死亡意外事件发生的担忧。年幼儿童的焦虑内容常常涉及走失怕坏人撞入室内而不让父母离开,拒绝单独入睡,要父母陪着或开着灯睡。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6岁以前当与所依恋的人离别时产生过度焦虑,主要表现在:过分的忧虑主要依恋者可能会遭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回;担心会与主要依恋者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或拒绝上幼儿园学校(不是由于幼儿园或学校的原因);没有主要依恋者在,患儿往往不愿或拒不就寝;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没有依恋者的陪伴就害怕待在家里;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噩梦;当预料即将与依恋者分离时马上会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可以为哭叫发脾气、痛苦淡漠或社会退缩;部分患儿分离后会反复出现躯体症状: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  2、学校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育的某一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恐惧对象如害怕黑暗陌生人声音雷鸣闪电、动物昆虫、想象中的事物等。  当儿童对恐惧的对象表现出的情绪反应远远超过该恐惧对象实际带来的危险时则称为恐惧症。根据恐怖内容不同Miller将恐惧症分为3类:①对身体损伤的恐怖:死亡恐怖流血恐怖、疾病恐怖等;②对自然事件的恐怖:黑暗恐怖、幽静恐怖洪水恐怖高空恐怖等;③社交性恐怖:害怕发言怕到人多的地方。  儿童期恐惧症不像成人那样常见临床表现也不十分典型儿童期常见的恐惧症为学校恐惧症(schoolphobia)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恐惧症,虽然目前的诊断标准中没有专门列出该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非常普遍。  学校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是少年儿童恐惧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估计在儿童人群中占1%,并且其中大多数是学校恐惧症它可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任何年龄但以学龄期比较突出。发病可能较突然,也可缓慢。患儿开始表现对上学的厌倦和推诿如早晨不愿起床,或诉头晕肚子痛,或要求休息看病父母若不同意便大吵大闹甚至扬言要自杀;或要父母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才去上学但往往是达到了他们的要求第2天仍然不去上学。有的是在患了某些躯体病休息之后便再也不去上学。父母,老师同学来劝说或陪送上学,或同意他们的“条件”,给各种好处也无济于事。有的父母强制将他们送去学校但还没进教室的门或学校门便要逃跑,表现非常坚决而不得不让其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大多患儿在家表现正常可学习,同学们放学后同他们玩耍部分患儿不愿出门,怕见到熟悉的人,生活无规律,不学习,心绪日渐不佳,甚至变得脾气暴躁,怨天尤人蛮不讲理冲动毁物,或打骂父母。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两种类型即神经症型和人格型。神经症型的患儿一般表现为胆怯害羞缺乏自信躯体主诉较多并可以此主诉反复在医院看病,合并疾病多为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症人格型则表现对父母严重的对抗不服从,挑剔闹事,变得自私对亲人缺乏感情轻则恶语伤人,重则动辄操戈。患学校恐惧症的儿童大多与在校遇到学习的失败、挫折或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或亲眼看到老师对同学的处罚为诱因,少数并无明显诱因,而家族中很可能有情绪障碍病史者在成人神经症的回顾性研究还发现7%学校恐惧症的患者既往有分离性焦虑的症状并且20年后发展成惊恐障碍(王成典1983)。  3、强迫症儿童强迫症较成人强迫症少得多,有文献记录显示最小的强迫症患儿年龄为2岁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对70例连续就诊的患儿观察后发现,强迫症患儿平均年龄为10.1岁,其中8例患儿发病于7岁以前发病越早的患儿其症状越类似于抽动-秽语综合征可能提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强迫症的特殊形式与少年或青年发病的患儿在症状上明显不一样。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类似强迫症状或仪式样动作,如走路数格子、反复折叠自己的手绢睡觉前一定把鞋子放在某个地方等这种带有一定规则或者被患儿赋予特殊含义的动作往往呈阶段性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不会给患儿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不会影响儿童的生活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  强迫观念包括:①强迫怀疑:怀疑已经做过的事情没有做好,怀疑被传染上了某种疾病怀疑说了粗话,怀疑因为自己说坏话而被人误会等。②强迫回忆: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听过的音乐说过的话、看过的场面等,在回忆时如果被外界因素打断就必须从头开始回忆,因怕人打扰自己的回忆而情绪烦躁③强迫性穷思竭虑: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如沉溺于“为什么把人称人而不把狗称人”的问题中④强迫对立观念:反复思考两种对立的观念如“好”与“坏”、“美”与“丑”。  强迫观念可以分为两类:①针对刚刚过去的事:如强迫回忆;刚刚关好的门总想着没有关好②期待将要发生的事:如家人要外出,总是担心在外面出事遇到意外等。  强迫行为包括:①强迫洗涤:反复洗手、洗衣服洗脸、洗袜子刷牙等。②强迫计数: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窗口、路过的车辆和行人。③强迫性仪式动作:做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与“好”“坏”或“某些特殊意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系列动作做完之前被打断则要重新来做,直到认为满意了才停止④强迫检查: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要学的书、口袋中钱是否还在门窗是否上销自行车是否锁上等。  强迫行为也可以分为两类:①一定要实现要表达的某种冲动:见到电器一定要摸一下,明知有危险而不能自制。②为控制某种冲动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做动作是为了防止某种冲动。  强迫症状的出现往往伴有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患儿睡眠、社会交往、学习效率、饮食等多个方面。  4、儿童抑郁症对儿童抑郁症的研究不像对成人抑郁症那样多,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根本就没有“儿童抑郁症”这一名称。自70年代以后随着对儿童抑郁症的重视和研究的增多,对儿童抑郁症也有了明显的认识  儿童抑郁症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因为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多的隐匿(masked)症状恐怖和行为异常,同时由于患儿认知水平有限,不像成人抑郁症患者那样能体验出诸如罪恶感自责等情感体验婴儿期抑郁临床表现主要是因为婴儿与父母分离所致先表现为不停的啼哭易激动,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当与母亲重新团聚后这种症状可以消失。Spitz称之为婴儿依恋性抑郁症  学龄前期儿童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情绪体验的语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学龄期可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易激惹,可以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睡眠障碍也比较突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一部分患儿表现为头痛腹痛、躯体不适等隐匿性抑郁症状。  青春前期抑郁症状明显增多除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滞理解和记忆力下降以外另一类较明显的症状是行为异常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多动逃学说谎、自伤自杀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这种既有抑郁情绪又存在品行问题的类型称为“抑郁性品行障碍”。http://jibing.jiankang4.com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