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血小板:血液的灵魂

更新时间:2010-09-21 09:49:19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既体现在初期止血发生时,也体现在二期止血过程中对凝血系统激活所起的促进作用。

  血小板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生理性止血及凝血过程,并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肿瘤转移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的这些作用,是以它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等生理特性为基础的。

  1.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循环中的血小板能填充VEC间的空隙,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小板能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可促进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利于损伤血管壁的修复。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当小血管损伤时,血管收缩使伤口缩小;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局部黏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栓子堵塞伤口(初期止血);血液与损伤管壁接触,在组织因子和凝血因子Ⅶ复合物(TF/FⅦ)作用下启动凝血系统活化,形成凝血酶并导致纤维蛋白形成,后者包绕血小板和其它血细胞形成坚固的止血栓(二期止血),从而防止血液从破损处过度流失。这就是机体正常的止、凝血功能。由此可见,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既体现在初期止血发生时,也体现在二期止血过程中对凝血系统激活所起的促进作用。

   血小板的初期止血功能

  1)血小板的黏附反应 血管内表面覆盖着一层完整的、具有强大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和抗凝功能的单层内皮细胞。正常VEC的这种功能,是血管内血流能以溶胶状态顺利流动,即使邻近损伤的内皮处出现血小板黏附、聚集与凝血反应时也能使之局限化而不扩大的最重要的保证。

  当血管内皮发生损伤,VEC受刺激或完整性被破坏,局部正常的抗血小板活化与抗凝功能降低或丧失,一方面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组织成分发生接触黏附与伸展黏附,另一方面由于局部表达组织因子(TF)而启动了由血小板参与的凝血过程。血小板的接触黏附是在膜上GPⅠb-Ⅸ与vWF及内皮下组分胶原、微纤维间识别并相互连结引起的;接触黏附导致血小板活化、发生变形并暴露膜GPⅡb-Ⅲa的受体部位,后者可与vWF、FN等黏附蛋白作用使血小板伸展黏附。另外,GPⅠa-Ⅱa(胶原的受体)、GPⅠc-Ⅱa(FN的受体)、TSP及其受体也可能参与血小板的黏附过程。

  vWF是由VEC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大分子量、高聚化、异质性的糖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20 000,以不同数量亚基聚合形成60~2 000万分子量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浆中。vWF分子上存在与凝血因子Ⅷ(FⅧ)、胶原、肝素血小板的GPⅠb、Ⅱb-Ⅲa结合的功能区。vWF有多方面的作用:①能分别识别血小板GPⅠb-Ⅸ和胶原上的结合位点,成为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的桥梁。②作为血浆中FⅧ的载体蛋白,保护FⅧ的活性,也能促进FⅧ的合成和分泌。③vWF和FN与血小板的GPⅡb-Ⅲa结合,参与血小板聚集。遗传性vWF的合成障碍与vWF亚基的聚合障碍,血浆中vWF含量降低或多聚化程度降低,可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FⅧ的活性,患者易发生出血,称为血管性假血友病。

  在总共五种不同类型的胶原中,血管壁外层存在Ⅰ型和Ⅲ型两种胶原,它们都能引起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反应。在血流切变应力高的条件下,vWF与胶原的结合能使vWF构型改变,暴露出与GPⅠb-Ⅸ的结合位点,并完成血小板的黏附反应;在低切变应力条件下,血小板依靠GPⅠa-Ⅱa在无须vWF参与的情况下胶原结合,引起血小板黏附。

  微纤维是非溶性的、非交联的条纹状纤维结构的结构性蛋白质。在富含弹性蛋白的血管壁含有微纤维。微纤维引起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都依赖于vWF的存在。GPⅠb在血小板黏附过程中起着vWF受体的作用。另外,活化血小板的GPⅡb-Ⅲa也能识别vWF的RGD序列而与vWF结合。

  2)血小板的聚集反应 血小板间的聚集通常是一个在一定(些)刺激物作用下引起血小板激活,并由Ca2+参与,经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Ⅱb-Ⅲa、GPⅣ)与相应黏附分子(Fg、TSP、vWF、FN)识别、结合架桥而发生的复杂反应过程。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激动剂有ADP、5-HT、儿茶酚胺、胶原、凝血酶、TXA2、PGG2、PGH2、PAF等。实验证实,第一相聚集依赖于GPⅡb-Ⅲa 与Fg的相互作用,而第二相聚集的机制较复杂,除GPⅡb-Ⅲa外,还有血小板其它成分的参与,如血小板活化时释放的TSP在Ca2+参与下与GPⅣ的结合,可加固血小板间的聚集;颗粒膜糖蛋白GMP-140也可能与血小板聚集有关。

(实习编辑:戴月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