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散偏汤配合针刺治疗眶上神经痛45例

更新时间:2010-09-24 01:45:05

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与吹风受凉、感冒、外伤等因素有关。因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故易受累。起病多急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也可在持续痛时伴阵发性加剧。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布区(前额部)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

 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但眼球及其附属器无器质性病变,为眼科常见病。笔者自1998年4月~2004年4月,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散偏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眶上神经痛46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50只眼)患者中,男12例(12只眼),女33例(38只眼);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14 d,最长6月。

  1.2 诊断依据

  患者具有眼眶痛、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症状,检查眶上切迹有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排除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球后视神经炎、眼外伤、眼眶肿瘤及颅占位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散偏汤:川芎30 g,白芷10 g,白芍10 g,白芥子6 g,郁李仁10 g,香附6 g,柴胡6 g,甘草6 g。加减:风热上扰加薄荷、蔓荆子;风痰上犯加半夏、天南星、僵蚕;肝血不足去白芥子、郁李仁,加熟地黄、当归、黄芪;肝火上炎加夏枯草、郁金、

  蔓荆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 d为1个疗程。

  2.2 针刺治疗

  主穴:攒竹、丝竹穴、鱼腰、阳白、太阳、印堂。配穴: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中脘、丰隆。选取2~3个主穴,依不同证型选取2个配穴,风热上扰配合风池、合谷;风痰上犯配中脘、丰隆;肝血不足配足三里、三阴交;肝火上炎配太冲、太溪。主穴平补平泻,配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行下一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眼眶骨痛、眼痛、头痛、眶上切迹压痛消失;显效:眼眶骨痛、眼痛、头痛消失,眶上切迹压痛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变。

  3.2 治疗结果

  45例患者经1 ~ 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32例,占71.11%;有效12例,占26.67%;无效1例,占2.22%。有效率达97.78%。

  4 典型病例

  张某,女,30岁,干部,6月来不明原因左侧头眼部间断疼痛,正规医院行眼部、颅CT、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无异常。1998年6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查左侧眶上切迹处压痛明显,伴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劳累后左侧头眼部疼痛发作或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眉棱骨痛(左);西医诊断:眶上神经痛(左)。经辨证属肝血不足,治宜滋养肝血,通络止痛。处方:①川芎30 g,白芷10 g,白芍10 g,熟地黄15 g,当归15 g,黄芪15 g,柴胡6 g,香附6 g,甘草6 g。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②针刺:攒竹、丝竹穴、鱼腰、阳白、太阳、印堂任取3穴平补平泻,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日1次。治疗1个疗程后左侧头眼疼痛消失,左眶上切迹压痛明显减轻,1.5个疗程后左眶上切迹压痛消失,继续巩固治疗至2个疗程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5 体会

  眶上神经痛是由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发出的额神经的分支,经眶上切迹分布于眼睑及额、顶部皮下。眶上神经痛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血管痉挛、缺血、神经退行性损害等多因素有关。中医称本病为“眉棱骨痛”,多由风热、风痰、肝血不足、肝郁化火致目窍脉络阻滞所致,《眼科阐微》:“眉骨痛眼症,凡眉骨痛甚,此肝虚而痛也。宜服生地黄丸。有目不能开,昼静夜剧,此痰胜而痛也。宜服导痰丸、二陈汤、青州白丸子。香附散治目珠、眉棱骨及头半边痛。黄柏散治眉风热痛。”依标本兼治原则,治疗应以理气通络止痛为主,兼以疏风、化痰、清肝、养肝。方中重用川芎行气通络,配伍白芷祛风止痛;白芍养血柔肝,配伍甘草缓急止痛;白芥子利气散结,通络止痛;郁李仁润肠通便以泻邪热;香附配伍柴胡疏肝理气止痛;柴胡兼引药归经。辨证配伍薄荷、蔓荆子疏风清热;半夏、天南星、僵蚕清热化痰;熟地黄、当归、黄芪养血柔肝;夏枯草、郁金清肝火。诸药同用共奏理气通络、祛邪止痛之功。按经络辨证,眉棱骨痛属于三阳经合病,但以太阳经为主。因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起于目内眦的睛明穴,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位于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二个腧穴,正好是眶上神经经过眶上切迹离开眼眶之处,故能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目赤痛、鼻塞流涕及三叉神经痛。阳白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瞳孔直上眉上1寸,丝竹空为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终末穴,位于眉梢处凹陷中,均为眶上神经分支支配的地方;鱼腰、印堂、太阳均为头颈部奇穴,其穴区下分别分布有眶上神经、滑车神经及面部血管。风池、合谷祛风清热;中脘、丰隆化痰通络;足三里、三阴交益气养血;太冲、太溪清肝补肾。依辨证论治原则,主穴与配穴相配合,共达疏通眶部筋脉、清热祛邪,使气血调和,通则不痛,眉棱骨痛自愈。

(实习编辑:李亮花)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