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新糖友” 你有这6个困惑吗?

更新时间:2010-09-24 02:05:36


  Q1:确诊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新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好初诊工作。

.hzh {display: none; }

  初诊时首先应该进行体格检查、化验检查以及其他特殊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化验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特殊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心电图和神经病变相关检查,若条件允许,应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在初诊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患者需要马上制定最初需要达到的目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进行适当的体力运动,制定饮食方案,减轻体重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标。除此之外,患者还应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做好纪录。

  在以后的时间里,需要保持定期的随诊。患者要有一本糖尿病记录手册,并定期查看手册,分析化验结果,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等。可结合饮食及运动方案的实施情况,进一步确定下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值得提醒的是,“新糖友”应建立早期干预的意识,对糖尿病及早干预,及早治疗,控制好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Q2:糖尿病会有生命危险吗?如何控制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和失明、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大血管病变。

  由于糖尿病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心血管疾病成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关注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确诊为糖尿病后,患者至少每年都需要评估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病史、年龄、腹型肥胖、常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吸烟、血脂异常和家族史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谱(低 HDL 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肾脏损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和房颤。

  在治疗方面,需要注意控制高血压并改善血脂异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常用的降压治疗药物之一。在药物治疗同时,要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严格控制所有可治疗的危险因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血管病变的风险,而不能只关注血糖。

  Q3:我每天很注重饮食和运动,是否不需要服用降糖药了?

  答案是否定的。降糖治疗包括采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饮食运动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近年来中外糖尿病治疗指南都提出,仅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不足以控制血糖。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很难改变,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通常已经受到损害,如果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多数患者血糖可能难以得到控制。由于血糖得不到控制,又会对血管和胰岛细胞造成损害。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应该使用“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治疗。在2006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2型糖尿病治疗共识中,把二甲双胍推荐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共同开始的一线治疗药物。

  Q4: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安全性如何?

  新版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明确了2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提出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对BMI≥24的超重肥胖患者,从确诊糖尿病开始就要采用“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二甲双胍”的治疗方式,根据治疗情况再加用其他药物。对于BMI<24的非超重患者,“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二甲双胍”也是首选方案之一。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主要有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TZD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磺脲类、格列酮类和胰岛素会有体重增加的副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有较多胃肠道副作用;磺脲类和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

  二甲双胍对体重无影响,是经历了50年临床考验的经典药,降糖安全性和疗效都有保证。在英国前瞻性大型糖尿病临床研究UKPDS中,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和死亡方面都优于其他降糖药物。此外,在该研究中二甲双胍的所有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均低于磺脲类和胰岛素。

  最新发表的该研究随后十年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早期改善血糖控制或治疗方案对心血管保护有长期效应。

糖尿病人吃水果怎么选 七招帮你搞定高血糖 糖友的早餐该怎么吃 糖尿病健康知识100问 80%肥胖儿童 易患糖尿病 多喝水对糖尿病是好是坏 青少年谨防两种糖尿病 二甲双胍 窖藏级降糖佳药 对抗糖尿肾病十招 降糖消脂话苦瓜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