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献血救灾预防心血管病 一箭双雕

更新时间:2010-09-21 11:19:29

研究表明献血可以改善血液中制造红细胞的铁的含量。捐出血液后,体内铁元素含量会适当减低,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震撼中华。截止目前,已经有一万余生命在瞬间流逝、数十万民众情况不明、百万计群众有家难归。天雨不绝,灾情仍在扩大中。巨大而突然的悲情,笼罩国人心头。

  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掀起一股献血救灾的热潮。其实适量献血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曾经有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

  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

  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武汉血液中心的王平说,40岁的人正处于青壮年时期,50岁才进入中年,从保健医学的角度讲,中年人最宜于进行无偿献血。人到中年造血功能逐渐下降,并且运动量减少,身体代谢趋于平衡,容易发胖,易出现血铁、血脂、胆固醇等指标超标,血液黏稠度过高、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健康的中年人如果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适量献血,可以减少血液内的各种成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加快,还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功能,增加血液中年轻细胞的比例,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

  据《国际癌症》报道,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肿瘤的几率就提高,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发病也增多。适量献血,特别是男人献血能改善血液中制造红细胞的铁的含量。捐出血液后,体内铁元素含量会适当减低,从而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人群调查发现,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与男性相比较少患中风、心脏病和肿瘤,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患上述病症的机会也就随之升高。分析原因,认为中青年妇女每月的月经量失血降低了血液中铁元素的含量,加速了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髓造血,使新生的红细胞数量在血液中含量增多,输送更多的氧气及营养成分给身体各部位,因而降低了患中风等病的风险。

  献血者患心脏病比例较低

  有研究表明,中年男子每年献血550毫升,患心脏病的风险将减低86%。国外的研究也发现,由于血液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内分泌及生理调节功能密切相关,保健型献血有益健康。美国专家的研究成果显示,非献血者当中已知有心脏病病史的人超过1/4,在献血者当中此比例只有8.5%,献血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低于非献血者。

  在全国各地无偿献血者都以大中专学生为主,中年人甚少。这种现状与他们献血知识不足有关。我国民间至今还保留着用放血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做法,国外60岁以上的献血者占非常高的比例。实践证明,人到中年适当献血确有保健作用。

  献血可预防的疾病u有癌症、脑血栓、心肌梗塞、中风、心脏病、血脂过高、胆固醇超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在一阵阵的献血热潮中,每位热血中华儿女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参加献血的人士,在献血前应尽可能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为保证血液质量,在献血前一天的晚餐和当天早晨,不要吃油腻食物,如肥肉、油饼等,因为输用含有大量油脂的血液,往往会造成病人的输血反应。但也不要饿着肚子去献血,应当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献血前还应把手臂特别是肘部采血部位洗干净。献血前几天如有发烧、感冒和腹泻等也应暂缓献血。

  献血中,精神不要紧张,要同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献血后一二天内不做剧烈活动,针眼处要保持清洁,以免发生感染。有时在针眼周围有些青紫现象,这是因为有少量血液流到血管外的缘故,并不要紧,可用毛巾热敷,过几天就会消退的。

  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

  含有铁较多的食物: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园等。另外,炒菜时可选用铁锅。

  含有叶酸较多的食物:猪肝、肾、牛肉等。

  含有维生素B12较多的食物: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

  08年的大地震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中华儿女一定会在困境中顽强努力,将08年的奥运盛会办的风风光光。

  希望每一位华夏儿女都能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在抢救灾区人民的同时,为自己的心血管疾病打一剂“预防针”。

  让我们共同祈祷:天佑我中华 天佑我同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方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实习编辑:柳露)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