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耳根毒 (西医病名:耳后骨膜下脓肿)

更新时间:2010-12-31 09:16:27

耳根毒之名出自《证治准绳・疡医》卷3:“或问耳根结核何如?曰,状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痛,属足少阳胆经兼三焦风热所致。”推荐阅读祖国60年抗争疾病之路甲型流感全球爆发中秋赏月健康饮食世界洗手日-怎样洗手  耳根毒之名出自《证治准绳・疡医》卷3:“或问耳根结核何如?曰,状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痛,属足少阳胆经兼三焦风热所致。”  耳根毒是指脓耳因邪毒炽盛或失治,邪毒波及耳后完骨,完骨溃腐化脓成痈。以耳后完骨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甚至溃破流脓等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耳后骨膜下脓肿。  [诊断依据]  1.有急性脓耳或胆脂瘤型、骨疡型慢性脓耳病史。  2.耳内及耳后区疼痛、耳道溢脓突然减少,并有发热、头痛。  3.因于急性脓耳者,可见鼓膜红肿、穿孔小,因于慢性脓耳者,多为鼓膜边缘性穿孔,并见脓液引流不畅,或有外耳道后上壁红肿下塌。  4.乳突区皮肤红肿隆起,耳后沟消失,耳廓向前、下、外方移位,肿处压痛明显;若脓已成,则按之有波动感。若穿溃则脓液不止,形成瘘管。  5.X线照片示乳突炎症或有骨质破坏阴影。  [鉴别诊断]  1.耳根痈。症见耳周近耳根处核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病程较短,溃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瘘管。  2.颈痈,局部红肿隆起,触痛明显,继而溃破流脓。病程较短,―般不形成瘘管。  [辨证论治]  1.毒火犯耳证,耳内流脓突然减少,耳痛及耳后疼痛加剧,外耳道后上方红肿下塌,耳后肿胀,耳后沟消失,完骨部红肿压痛,或有波动感。发热,头痛,口渴,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清热解毒。  2.正虚毒恋证,时溢浊脓不止,疮口淡暗。伴倦怠乏力,口微干,苔微黄,脉弦缓。扶正解毒。(责任编辑:屈岚)关键词:[耳根毒]00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