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丝虫病(filariasis)

更新时间:2011-01-06 19:31:12

丝虫病(filariasis)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疾病。早期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晚期出现淋巴液回流障碍,产生阴囊鞘膜积液、乳糜尿、肢体象皮肿等。以蚊为传播媒介。本病世界性分布,流行于72个国家,尤以热带、亚热带地区为甚。我国丝虫病流行区域遍及中原和南方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丝虫病患者3000多万。在各种人体丝虫病中,以斑氏丝虫病的流行最广,感染人数最多,危害亦最大。

病因及发病机制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我国只有班氏吴策线虫(Wuchcreriabancrofti,简称斑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malayi,简称马来丝虫)两种病原体流行。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非洲一些国家等地归国的劳务人员中有发现感染罗阿丝虫、盘尾丝虫及常现丝虫的病例。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以蚊为传播媒介,人为终宿主。蚊刺吸人血时,将微丝蚴吸入蚊胃,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蚊再次刺吸人血时,口器内的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进入附近的淋巴管,再移行至大淋巴管或淋巴结内,最后发育为成虫。雌雄虫交配后其虫卵发育成微丝蚴,随淋巴液经胸导管至血循环,白天滞留于肺等器官的毛细血管内,夜间8时至翌晨4时出现于周围血液中。这种夜现周期性的形成是寄生虫与宿主关系长期适应的结果,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迷走神经系统兴奋、宿主肺动静脉血氧含量张力差变化、微丝蚴的生物节律以及宿主生活睡眠习惯等有关。斑氏丝虫成虫多寄生于四肢、腹腔、腹膜后及精索等深部淋巴系统,马来丝虫成虫多寄生在四肢浅表淋巴系统,尤以下肢为多见。成虫寿命为10~15年,微丝蚴的寿命为3~24个月。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反应、感染丝虫的类别、数量和频度、虫体发育和寄居部位等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虫体的代谢崩解产物、幼虫的蜕皮液、成虫子宫分泌物等都具有抗原性,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性变态反应,导致周期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成虫在淋巴管内可引起内皮细胞反应性增生、管壁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反应,至晚期纤维组织增生,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淋巴系统回流障碍,甚至阻塞,是阻塞性淋巴管炎、象皮肿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成虫可分泌某些因子,导致淋巴管扩张、淋巴水肿和象皮肿。长期在流行区内生活而遭重复感染,可使病变的发展过程彼此重叠,导致病理变化愈益严重。

病理变化丝虫的微丝蚴和成虫均可致病,但以后者所致危害更大。1.淋巴管炎多发生在下肢、精囊、附睾、腹腔内及乳腺等处淋巴管和淋巴结。肉眼观,急性期发炎的较浅淋巴管呈一条红线自近端向远端蔓延,形成所谓离心性淋巴管炎。镜下,淋巴管壁水肿,管腔中蛋白成分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可相互粘附凝聚成栓子,或可找见成虫和微丝蚴。成虫死亡后引起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其中可见死亡虫体和微丝蚴。慢性期,在脓肿内坏死物质周围出现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组成的肉芽肿,其结构与结核相似,称结核样肉芽肿。随着死亡虫体的钙化和肉芽肿纤维化,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淋巴管腔闭塞,导致淋巴回流障碍。2.淋巴结炎淋巴结炎常与淋巴管炎同时发生,可引起腹股沟、N窝及腋窝等处淋巴结肿大。镜下,急性期淋巴结充血、淋巴滤泡扩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找到丝虫虫体。病变进一步发展,纤维组织增生,甚至淋巴结纤维化、疤痕形成。3.淋巴系统回流障碍引起病变(1)淋巴窦和淋巴管扩张:由于淋巴液回流受阻,致使淋巴结内的淋巴窦扩张,形成局部囊状肿块,常见于腹股沟淋巴结,在淋巴液中可找到微丝蚴。阻塞远端的淋巴管可因淋巴液淤滞而曲张、瓣膜失效,甚至管壁破裂,常见于精索、阴囊及大腿内侧。由于淋巴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淋巴液漏出,形成组织水肿。当阻塞发生于肠干淋巴管入口的上方或主动脉前淋巴结时,可使腹腔后淋巴管广泛曲张,内压增高,使乳糜液淤积于骨盆、精索或卵巢的淋巴管内,并可逆流至肾脏的淋巴管,经淋巴管破口漏至肾盂、肾盏随尿液排出,形成乳糜尿。此种情况仅见于斑氏丝虫病。乳糜液如由精索淋巴管流人睾丸鞘膜内,则引起睾丸鞘膜积液,也以斑氏丝虫病常见;如通过肠系膜淋巴管进入腹腔则形成乳糜腹水。阻塞部位在主动脉侧淋巴结或腰干淋巴管时,来自肾脏、输尿管上端的淋巴液回流受阻而随尿液排出,即为淋巴尿。(2)象皮肿(elephantiasis):由于淋巴液淤积的长期慢性刺激,致使皮肤和皮下纤维组织增生,皮皱加深,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并可有棘刺和疣状突起,外观似大象皮肤,故名象皮肿(如图)。多在感染丝虫10~15年后方达到显著程度。斑氏丝虫病象皮肿多发生于肢体(尤以下肢多见)、外生殖器和乳房;马来丝虫病以小腿和足部为主,极少累及大腿。发生于乳房者,可因局部肿块及皮肤橘皮样变化,约有半数被误诊为各种乳房肿瘤,针吸穿刺或活检有助于鉴别诊断。镜下,皮肤角化过度,棘细胞层肥厚,真皮和皮下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极度增生,淋巴管和小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甚至闭塞。

临床病理联系丝虫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丝虫病的局部症状常见于四肢及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乳房,表现为疼瘙、触痛、局部温热感、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并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慢性丝虫病表现为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等。此外,还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眼部丝虫病、肾损害等表现。由于马来丝虫成虫主要寄生于四肢浅表淋巴系统,故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的发作次数较频,病程较长,症状也较重,无鞘膜积液、乳糜尿、阴囊象皮肿等临床表现。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