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每9个人有1个得鼻炎 都市人群小心中招

更新时间:2013-01-28 16:46:48

  随着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的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过敏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发病率10%~20%。我国针对中心城市人群的初步研究表明,平均患病率约为11.1%,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大,广东省由于气候湿热,植物多,花粉多,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尤其高。

  过敏性鼻炎患者长期受着鼻塞、不停打喷嚏、流鼻涕的苦恼,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如果不及早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险,因为过敏性鼻炎是引发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有10~40%同时伴有哮喘,而哮喘患者中有80%以上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另外,过敏性鼻炎还可能引起鼻息肉、鼻窦炎、中耳炎等。

  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原因

  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而且呈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性疾病。我国针对中心城市人群的初步研究表明,平均自报患病率约为11.1%,不同地区间差异很大。比如,广东省气候湿热,植物、树木多,花粉多,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尤其高。

  引起过敏性鼻炎的病因是过敏原的刺激,主要是吸入物,包括:屋尘,主要存在于室内;螨虫,例如屋尘螨、粉尘螨、宇尘螨等,致病性极强,活螨、死螨、螨的皮屑和排泄物都有致病性,主要存在于床垫、枕头、地毯、窗帘中;昆虫,例如蟑螂、蚊、蝇、蜂、蛾、蝴蝶等;羽毛,例如鸡、鸭、鹅及观赏鸟类的羽毛;花粉,是引起花粉症的过敏原,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真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能随风飘散,不但能通过吸入途径,还可以通过食入、接触、注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其它,包括除虫剂、化妆品、扑粉、洗发剂、烟草、蓖麻子、洗涤剂、塑料工业原料等。

  另外,某些食物也是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原因,包括面粉、奶、蛋、鱼、虾、花生、大豆等。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因、程度,生活和工作环境,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是否有哮喘、皮炎等疾病。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9年对变应性鼻炎诊断制定如下标准:

  1、具有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可以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2、体征:常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根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过敏性鼻炎分为轻、中、重度,当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项或多项时就为中或重度:不能正常睡眠,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受影响,不能正常工作或学习,有令人烦恼的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高效、长效、安全的药物不断问世,使药物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类:

  ◇抗过敏药——可口服或鼻腔用,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疗程不少于2周。常用的新型口服药有: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鼻腔局部用的抗过敏药有:爱赛平、立复汀等。

  ◇糖皮质激素:推荐鼻腔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缓解鼻塞、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少数情况下可口服,常用的有雷若考特、辅舒良、内舒拿、伯克纳等。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疗程不少于4周。口服糖皮质激素仅用于对其它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鼻腔用药物的重症患者,不推荐鼻腔内、肌肉及静脉注射激素。

  ◇抗白三烯药: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有效,常用的有顺尔宁等。

  ◇鼻内减充血剂:对鼻充血引起的鼻塞症状有缓解作用,疗程控制在7天之内,常用的有麻黄素、达芬霖等。

  ◇中药: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过敏性鼻炎主要有肺气虚型、肺脾两虚型、肺肾两虚型3种类型,其中以肺气虚寒多见。常用方剂为抗过敏汤、四神汤、山药排骨汤等。

  注意:准妈妈患皮炎 用药要小心

  由于鼻塞症状可能因妊娠因素而加重,所以过敏性鼻炎往往是妇女妊娠期需要处理的一个问题。在妊娠期,由于大多数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而影响胎儿,因此在选择药物和给药途径时应给予充分重视。对多数药物而言,在临床研究资料中有关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报告甚少,而且通常是小样本,缺乏长期的随访分析资料。原则上说,怀孕期间患者应该慎用各种药物,可坚持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水与盐的比例99比1),每天两次,滴入鼻腔。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