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可以确立诊断。心室造影对诊断也有价值。临床上在胸骨下段左缘有收缩期杂音应考虑本病,用生理动作或药物作用影响血流动力学而观察杂音改变有助于诊断。此外,还须作以下鉴别诊断。

  (一)心室间隔缺损收缩期杂音部位相近,但为全收缩期,心尖区多无杂音,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可以区别。

  (二)主动脉瓣狭窄症状和杂音性质相似,但杂音部位较高,并常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音,第二音减弱,还可能有舒张早期杂音。X线示升主动脉扩张。生理动作或药物作用对杂音影响不大。左心导管检查显示收缩期压力差存在于主动脉瓣前后。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病变部位。

  (三)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相似,但多为全收缩期,血管收缩药或下蹲使杂音加强,常伴有心房颤动,左心房较大,超声心动图不显示室间隔缺损。

  (四)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上ST-T改变与异常Q波为二者共有,但冠心病无特征性杂音,主动脉多增宽或有钙化,高血压及高血脂多;超声心动图上室间隔不增厚,但可能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2.继发性心室肥厚

  (1)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瓣狭窄的继发性心室肥厚:本病应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瓣狭窄的继发性心室肥厚鉴别。前者上肢动脉搏动强,血压高,而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测不到。后者具有典型的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和收缩期咔哒音,主动脉区第2音减弱。X线胸片可见升主动脉段有狭窄后扩张。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开口小。左心导管检查测压,主动脉瓣狭窄者左室与主动脉之间有明显的收缩压阶差,而HCM收缩压阶差见于左室流出道之间。婴儿HCM尚需与下列心室肥厚的疾病鉴别:

  (2)糖尿病母亲分娩的婴儿:有心室肥厚及低血糖,多数于生后数月内自行缓解。

  (3)Pompe病:心室肥厚,并发心力衰竭,患儿舌大,肌力低下,心电图P-R间期缩短,QRS波高电压,骨骼肌活检可确证。

  (4)Noonan综合征: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伴有特殊面容及智力低下。

  3.与无害性杂音鉴别 无症状者尚应与无害性杂音相鉴别。

  4.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婴儿HCM多出现心力衰竭,应与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区别,后者左室明显扩大,收缩功能障碍,无心室肥厚。

  5.肥厚型心肌病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成年人如有原因不明的左心室肥厚(一般大于15mm),通常便足以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可合并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豹皮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上述疾病多数存在其他临床特征而容易作出鉴别。心肌淀粉样变性及糖原沉积病在二维UCG虽可见心肌肥厚,但在心电图上其电压幅度较低或正常。高血压患者约50%可有左心室肥厚,多为向心性肥厚。若高血压患者的最大室壁厚度超过20 mm,应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

  (1)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可有左室肥厚,类似于肥厚型心肌病,但具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左房扩大等特点。

  (2)运动员心脏:运动员的训练会导致心肌重量的轻度增加,其心室生理性肥厚较严重。极少数运动员的室壁厚度会大于13mm,但不会超过16mm,女性运动员则不会超过14mm。

  (3)冠心病:冠心病未发生心梗前心脏不大,可出现与肥厚型心肌病相似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左室也可见非对称性肥厚。异常Q波、ST—T改变和心绞痛应与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冠脉造影可证实。

  (4)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有左室扩张及肥厚,心电图示左室肥厚伴劳损,应与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

  (5)还应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室假腱索等相鉴别。

病例说明书
疾病名: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就诊科室: 儿科 , 急诊科 , 心血管内科
症状检查:
所属部位: 胸部
相关查看
[简介]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介绍
详细>>
[病因]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详细>>
[症状体征]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详细>>
[检查化验]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详细>>
[鉴别诊断]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详细>>
[并发症]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详细>>
[预防保健]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应该如何预防?
详细>>
[治疗用药]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应该如何治疗?
详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