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涎腺混合瘤
涎腺混合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涎腺混合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流行性腮腺炎: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2:下颌下间隙感染:临床表现,牙源性感染病程发展快,全身高热,下颌下区肿胀明确,皮肤充血、发红,有时发亮,有凹陷性水肿和压痛,早期即有脓肿形成,可扪及波动感;腺源性病程发展较慢,初为炎性亲润的硬结,逐渐长大,穿破淋巴结被膜后,呈弥散性蜂窝织炎,症状同牙源性感染,但晚期才形成脓肿。

  3:下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穿刺检查可见囊腔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黄清亮,涂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

  各类型混合瘤需与一下疾病鉴别:

  1.腮腺混合瘤的鉴别

  (1)腮腺囊肿:生长缓慢,表面皮肤正常,体积小,界限清楚,柔软,可抽出清亮的黄色液体。

  (2)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好发于腮腺,常呈单侧或双侧多发性肿物,生长缓慢。早期多为软橡皮样,逐渐变坚韧,边界不清。肿物区皮肤有色素沉着,干燥而粗糙,与肿物紧密粘连,并常有肿物溃破后遗留的浅在瘢痕。表浅淋巴结可肿大。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加。

  (3)腮腺结核:早期腮腺淋巴结受累,生长缓慢,以后淋巴结被膜穿破,侵入腮腺,临床表现很像肿瘤,有的呈囊性或具有波动感,少数患者腮腺导管可有脓性溢液。有的患者在颈部有淋巴结核或肺结核的病史,抗结核治疗有效,可助于鉴别诊断。

  (4)米枯利病与干燥综合征:皆可累及腮腺、泪腺及下颌下腺,多呈双侧对称性肿大,以口干、涎腺肿大、干燥性角膜炎为共有的特征。干燥综合征还有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两者的关系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米枯利病是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表现,现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涎腺肿块无疼痛、质硬、涎液减少而致口干不适。

  (5)症状性腮腺肿大:为腮腺弥漫性肿大,质软,常为双侧,多无自觉症状,可伴随营养障碍、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病而出现。

  (6)单纯性腮腺肿大:多发生于青春期男性,可能与生长发育有关,无不良后果,大多为暂时性。少数因肿胀时间过久,成为恒定的腮腺肿大。

  (7)神经节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肿瘤位于上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深面,瘤体呈球形或纺锤形,不能上下移动,可水平移动,触质硬韧。可伴有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2.颌下腺混合瘤鉴别

  (1)鳃裂囊肿:多发生于腮腺下极或胸锁乳突肌与下颌角之间,生长慢,活动,光滑,有时可扪及波动感,可抽出乳白色或澄清液体。

  (2)慢性颌下腺炎:由于长时间炎症刺激使腺体纤维化。触诊时腺体呈一硬性肿块,有进行性腺体肿大史。按摩腺体时导管口分泌少或无,可有脓性黏稠液体流出。

  (3)颌下淋巴结核:与腮腺淋巴结核雷同。

  (4)颌下腺低度恶性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一般病史也较长,可数年、10多年。肿瘤生长缓慢,肿物外形多不规则,亦可呈结节状。早期多无症状,与混合瘤相似,但一般活动度较差。前者易侵犯神经而伴疼痛,后者可为实性或囊性,囊性者一般分化较好。

  3.小涎腺混合瘤 应与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病例说明书
疾病名: 涎腺混合瘤
就诊科室: 肿瘤科 , 内分泌科 , 口腔科
症状体征: 结节 , 脓疱 , 溃疡
症状检查:
所属部位:
相关查看
[简介]
涎腺混合瘤介绍
详细>>
[病因]
涎腺混合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详细>>
[症状体征]
涎腺混合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详细>>
[检查化验]
涎腺混合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详细>>
[鉴别诊断]
涎腺混合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详细>>
[并发症]
涎腺混合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详细>>
[预防保健]
涎腺混合瘤应该如何预防?
详细>>
[治疗用药]
涎腺混合瘤应该如何治疗?
详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