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警惕妇科最隐蔽肿瘤——卵巢癌

更新时间:2010-09-21 10:37:39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85%的女性对自身健康缺乏必要的关注,各种原因导致的女性恶性疾病发病率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现在的女人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晚婚晚育的状况也会促使一些疾病的出现,最初这些小疾病不起眼,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但却不知,诱发妇科肿瘤或癌变的“元凶”正是当初那些小疾病。

  卵巢癌是一种极具隐蔽性的癌症,在发病率上仅次于宫颈癌与子宫癌。据妇产科专家介绍,因卵巢癌致死者,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卵巢癌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环境和内分泌的影响,此外还有地区差别、种族区分和饮食习惯等外界因素。由于卵巢肿瘤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到晚期,所以女性要特别注意对卵巢健康的检查和关注。有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或泌尿道症状都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一、引发卵巢癌的危险因素

  (1)初潮早,绝经晚有报道表明,女性一生中的排卵周期越多,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初潮早、绝经晚是卵巢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2)未婚、未育、不哺乳研究表明,未婚、未育(不孕)是发生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原发不孕妇女与经孕妇女相比,其危险性前者比后者高1. 7倍,且不孕年限越长,危险性就越大,不孕年限达15年以上者,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第一次足月妊娠的保护作用最强,降低卵巢癌的危险性达40写,流产、死胎及宫外孕亦可降低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

  哺乳,尤其是产后半年内进行母乳喂养,可降低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其保护作用最强,半年后逐渐减弱,累积哺乳时间越长,保护作用越强。

  (3)高脂饮食高动物脂肪摄人会增加卵巢癌的危险性。有研究表明,每日饮用全脂牛奶,可增加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饮用越多,危险性越大,而饮用脱脂奶,则危险性降低。

  (4)癌家族史卵巢癌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卵巢癌家族史也是高危因素。另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直肠癌家族史,也是卵巢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5)接触滑石粉和石棉实验研究表明,滑石粉和石棉可经阴道移行于腹腔,造成卵巢上皮的不典型增生,从而增加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

  (6)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多环芳香经、二甲基苯并蒽等化学物质,对卵泡可能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增力。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从事油漆职业的妇女,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

  凡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女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调节饮食,避免接触滑石粉、石棉、苯等化学物质,同时定期到医院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早期卵巢癌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女性直到晚期才得到诊断,此时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很小。美国每年大约有14000名妇女死于卵巢癌。卵巢癌的症状常被认为是模糊而不明确的。但Olson领导的一项研究提示即使患有卵巢癌的女性经历的症状与健康女性相似,实际上卵巢癌患者的症状会更常见和略有不同。

  研究人员调查了168名卵巢癌患者和251名年龄相似且常有不寻常肿胀、腹部疼痛、呕吐、乏力、下背部疼痛等症状的健康女性。据作者发表于8月《妇产科学杂志》的文章报告,所有卵巢癌患者和健康女性都有这些症状,但除了呕吐外,这些症状在卵巢癌患者更加常见。

  据报道,有无卵巢癌的女性症状的表现略有差异。在有肿瘤的女性中,肿胀、腹部饱满有压力等症状持续,而健康女性则是间断的。

  这些症状在诊断卵巢癌之前还会很快发展。尽管以往认为早期卵巢癌没有明显症状,但早期和晚期诊断的卵巢癌女性症状没有明显的差别。在早期诊断的女性中有9/10的人在诊断前至少已有一项肿瘤的症状。这项发现将唤醒那些有了症状才去就医的女性。

  1、症状

  (1)腹部不适 中等大小的良性肿瘤或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常引起腹胀和不适感。

  (2)腹部肿块 良性肿生长慢,不易被发现,患者往往在无意中触及。恶性肿瘤生长快,易被察觉。

  (3)腹痛 良性肿瘤并发蒂扭转、破裂、出血、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性肿瘤如向周围浸润,或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痛。

  (4)压迫症状 肿瘤较大占满盆腔可引起压迫症状,如尿频、排尿困难、便秘、气急、心悸等。

  (5)子宫紊乱和内分泌症状肿瘤产生甾体激素或肿瘤破坏双侧卵巢时,可引起月经紊乱或子宫异常出血。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可产生过多雌激素而引起性早熟,或绝经后子宫出血。睾丸母细胞瘤可产生过多雄激素而引起男性化表现。

  (6)转移灶的表现 如肺转移引起咳血、呼吸困难;肠道转移引起大便改变、便血、肠梗阻等。

  2、体征 良性卵巢肿瘤多为单侧性,位于子宫旁。呈球形、囊性或实性肿块,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界限分明。恶性卵巢肿瘤为双侧性、实性或部分实性、表面高低不平、较固定的肿块,子宫直肠陷凹内可有散在性质结节。

  三、卵巢癌的预防方法:

  (一)平时勿忘多运动

  美国宾州匹慈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指出,经常运动的妇女,一生中患巢癌的机会比起不运动的妇女低了27%。

  (二)饮食均衡少脂肪

  平日饮食中含有过多饱和性脂肪的女性,比较容易患卵巢癌。大部分的美国女性,每日摄取的饱和性脂肪约为30克,若能将每日饮食中的脂肪量降低10克,则患卵巢癌的概率,就能减少20%。如果你患卵巢癌的概率跟一般人一样约为1%,减少饮食中的脂肪量后,概率会降至0.8%。虽然我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项好处,但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对于身体健康却绝对是有益无害的。而且,减少饮食中的脂肪量,多多摄取纤维,也能降低患心脏病的概率(女性主要死亡原因),并减少结肠癌的发生。适当补钙有裨益,据研究:妇女的饮食中,最高钙饮食者比起最低钙值摄取者,得到卵巢癌的机会大为降低,高钙对于预防卵巢癌的发生可能具有保健的效果。

  (三)慎用激素重调经

  有调查发现长期使用生育乐使不受孕妇女得到一种叫做LMP(低恶性潜能)肿瘤的危险性会增加。妇女月经早(12岁以前)或停经晚或没有生育过(或30岁以后生头胎)得卵巢癌的危险性较高。似乎得卵巢癌的概率和妇女一身中的月经总数有关。月经的次数越多,得卵巢癌的危险性也越高。喂乳也会减少得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危险性,因为喂乳期间通常会停经。服用避孕药也会有减低卵巢癌风险的效用。

  (四)高危因素的预防

  大力开展宣教,加强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高危妇女宜用口服避孕药预防。

  (五)开展普查普治

  3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行妇科检查,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以排除卵巢癌。若配合B型超声检查、CA125 、AFP等检测则更好。

  (六)早期发现及早期处理

  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5cm者,应及时手术切除。青春期前、绝经后期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发现卵巢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凡乳腺癌、胃肠癌等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定期作妇科检查。

  四、碱性体质,让你远离卵巢癌

  ①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②癌症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③如果你有癌症,说明身体是酸性的;④癌症只能在一个酸性的身体扩展;⑤如果你的身体变弱碱性,癌症不能扩展;⑥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体PH值,让你的身体转变成弱碱性,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癌症都有转变和被治好;⑦不管你的情况多么糟糕,哪怕只能活6个月,如果你能转变你的身体PH值到弱碱性,你的癌症就不会扩展,就会好;⑧不用担心你的家族中你的妈妈、爸爸或任何人有癌症,只要你的身体是弱碱性的,你不会得,如果你已经有了,它将会转变;⑨癌症都是酸性体液中生存的,没别的。如果你的身体是酸的,你就会得癌症。如果是弱碱的,你就不会得癌症。如果你已有了癌症,只要你能调整你身体的PH值到弱碱性,癌症就会离你而去。

  预防癌症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

  A)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B)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D)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E)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F)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曾文璧)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