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认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四大误区

更新时间:2010-09-23 11:04:13

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者ICD在国外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治疗手段,而且我国仅有3%~5%的患者接受了起搏治疗。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2006年每百万人口植入的心脏起搏器或ICD是800台,但在中国却只有18台,而且我国仅有3%~5%的患者接受了起搏治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除了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人们对植入起搏器和ICD认识上的误区也是主要的原因。   

  误区一:心跳得快点不是什么大问题   

  有机构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66%的患者并没有认识到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性。“作为医生,我们经常告诉患者要装起搏器,他说我从来都这样,没有这么严重吧。”其次,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装起搏器有什么好处。他们会说:“为什么要装,我不装也行啊,两年前有医生要我装,我不装,到现在还活着啊!”   

  另外,还有跟医生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大夫都是做起搏电生理的医生。有些医生对起搏器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比如有一些外科大夫对这些治疗也有一些生疏。还有就是相关的一些检查并不普及,有的病人明明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但是医院没有这样的设备,那很可能就有一些病人被漏掉了。还有的医生对哪些疾病该用起搏器或者ICD治疗了解不足,比如心源性猝死、心衰等等。   

  误区二:装起搏器、ICD是大手术   

  很多病人一听说要装起搏器,以为是要开胸,动大手术,还有的人以为起搏器或ICD等要植入心脏里面,所以一听就被吓跑了。   

  实际上,起搏器的植入过程非常简单,在锁骨下做一个小切口,将脂肪分开以后,把起搏器的主机脉冲发生器放在这个地方,把两个电极放在心脏的特定位置,测试好,这两个电极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了。在手术中病人是局麻的,不会觉得痛苦。整个过程只要1小时左右,术后一般一周就可以出院。   

  误区三:起搏器、ICD会影响正常生活   

  有的病人以为安装了起搏器或者ICD就不能打手机、不能外出旅游,因为手机和飞机的磁场会干扰仪器的正常运作。但实际上这些忧虑都大可不必,安装了起搏器和ICD并不会带来什么麻烦。英国的研究表明,手机只要离开起搏器和ICD12~15厘米就是安全的,而且现在的起搏器和ICD还可以抵抗手机的干扰。患者主要避免一些大的磁场,如核磁共振检查,发电站、发射塔等就可以了。   

  误区四:装了起搏器就能一劳永逸   

  有的病人以为装了起搏器、ICD之后就是一劳永逸,其实不然,随访和定期调试、检测是很重要的。医生建议病人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随访,就跟汽车保养一样,医生会进行有关参数的调整。随访是通过一个小电脑式的探头,不需要打开皮肤,将其放在皮肤上进行遥控。   

  ICD相对更加严格,如果你一旦出现电击的情况,医生就要你回医院进行随访,随访的内容一是测试电池的消耗情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心动过缓的病人,起搏器电池电量如果不够的话,频率会越来越慢,病人还不至于出现危险;但是ICD一旦没有电了,碰上病人发生室颤基本上就必死无疑了,因此在发生过电击后病人一定要回来医院进行随访。

    相关资料:   

  广东每年新增5~6万心律失常病例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吴书林主任介绍,心律失常发病情况有缓慢的,也有快速的。   

  缓慢性的心律失常我国发病人数达430多万,每年新发的有50多万,在广东,每年新发的可能有5~6万。   

  而快速的心律失常人群发病率接近1%,7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8%左右。我国这方面还没有准确的调查,但是据专家推测,心房颤动的病人至少有800万。

    如要了解更多心脑血管相关咨询,可直接点击心脑血管频道。

(责任编辑:任子宇)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